从“病态瘦”到“气血美”:这次真的进步了吗?
2025-07-24 来源:健康内参编辑部 作者:
最近,社交媒体上刮起一股“气血感”风潮,女性不再追求极致的“白瘦幼”,转而追求健康红润的面色、紧实的肌肉线条与充满力量感的身材,这种健康活力之美备受追捧。但这股热潮之下,小政不禁发出疑问:“气血感”会成为新的身材焦虑来源吗?
“气血感”源自中医理论,“气”是生命动力,“血”为身体滋养,二者协调平衡,反映在人身上便是肌肤有光泽、精神饱满。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熬夜、不规律饮食、高压工作等,让不少人气血不足。而“气血感”这一概念被提出,迅速引发大众共鸣,大家渴望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找回健康状态。
从表面看,“气血感”的流行似乎是对单一审美的反叛。它不再执着于体重秤上的数字,转而倡导关注身体内在状态,如睡眠质量、指甲光泽等健康指标。许多人因此开始调整作息、科学饮食,追求真正的生命力。然而,当社交媒体铺天盖地展示“完美气血感”时,部分人开始陷入对比:面色不够红润是否等于不健康?没有马甲线是否代表气血不足?
事实上,体质因人而异,真正的身体自由,应是接纳多样性,而非用新标准取代旧标准。若将“气血感”异化为新的外貌考核,反而背离了其初衷。与其焦虑是否达标,不如将其作为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契机,那么它带来的将是积极改变。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到底是审美进步,还是新的焦虑?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全国健康产业调研中心】招募健康产业-市场监督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153985,15340162831,010-53387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