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清华一附院成功实施北京首例最大旋磨头冠状动脉旋磨术,为内蒙古患者重开生命通道

2024-12-25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日,北京市首例使用2.25mm最大直径旋磨头的冠状动脉旋磨治疗手术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心内科顺利实施。崔永亮副主任医师成功地为一名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血液透析合并严重心脏冠脉钙化患者完成了治疗。使用如此大的旋磨头,无疑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常见于老龄化冠心病患者,其病理学特征对冠脉介入器械的通过造成极大妨碍,术中易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预期效果也不理想,是当前冠脉介入医师面临的最为棘手的困难病变之一。冠状动脉旋磨术被誉为“冠脉血管内行走的金刚钻”,是治疗钙化病变的有效手段。

  然而,由于导管尺寸限制,目前国内常用的旋磨头直径为1.25~1.75mm,最大旋磨头直径为2.25mm,且配备2.0mm及以上旋磨头的医院并不多。

  此次手术使用的2.25mm最大直径旋磨头,配合8F指引导管和鞘管,标志着我院在冠状动脉旋磨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一成功案例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更多冠脉介入医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2.25mm旋磨头

  患者为49岁男性,规律血液透析18年,心脏射血分数46%。由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清华一附院心血管专科联盟成员单位)转诊而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严重迂曲,狭窄最重99%;左冠脉前降支粗大,近段IVUS(血管内超声)下测量直径4.5mm,中段严重偏心钙化狭窄90%。

  考虑此例透析患者比较年轻,后续存在再次做瘘可能,邹开源医师选择穿刺远桡动脉。随后崔永亮副主任医师在助手邹医师帮助下首先顺利为患者右冠植入支架1枚。但在处理前降支时发现患者前降支异常粗大,近段血管直径4.5mm,病变最重处因偏心钙化结节,IVUS导管根本无法通过。崔永亮医师立即启动冠状动脉旋磨术,成功交换旋磨导丝后,首先送入1.5mm旋磨头,以14万转/分多次打磨后,IVUS导管依然无法通过;再次送入2.0mm旋磨头以14~16万转/分多次打磨后,IVUS显示仍然残留严重偏心钙化结节,狭窄最重处管腔面积仅3.05mm²。

  考虑到钙化结节仍较大,钙化环未充分打开,为彻底解决患者的血管病变,崔永亮医师再次穿刺股动脉,经8F指引导管送入2.25mm旋磨头,再次对前降支病变由14万转降速至10万转对病变反复打磨抛光。根据以往经验,透析患者极易反复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结合IVUS复查结果,崔永亮医师决定采用4.0×30mm药物球囊进一步处理病变,以达到“介入无植入”的效果。术后IVUS显示钙化结节少量残留,管腔面积增大一倍有余上,达6.68mm²,堪称效果完美。

  

  4.0×30mm药物涂层球囊植入

  

  术后造影;术后IVUS管腔面积

  2024年,乌兰察布市第二医院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专科联盟单位”后,在苗立夫主任带领下先后为医院引入IVUS,以及乌盟地区首例冠状动脉旋磨、冲击波球囊等多项心血管介入新技术。同时构建了乌兰察布——清华一附院绿色危重转诊通道,成功救治了多名复杂高危的心血管病危重症患者。

  

  据统计,中、重度钙化病变在冠心病患者中比例高达31.9%,而透析合并钙化患者的介入手术更加复杂且具有挑战性,往往伴随着冠脉破裂、支架膨胀不全等并发症,可以说透析合并钙化病变是冠脉介入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特开设了透析合并冠脉钙化心血管特色专科诊疗门诊,旨在为这些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重获健康。此次北京市首例最大冠脉旋磨头应用,标志着我院心血管介入团队在冠脉介入领域的重度钙化病变治疗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必将造福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412/t20241225_397335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