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宣传

【健康知识】关乎多种疾病预防 血脂知识知多少

2025-10-31 来源:沈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血脂是指血液内的胆固醇(CHO)、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血液脂类物质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质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分子量小,它能将肝内胆固醇运送和镶嵌在动脉壁上,引起动脉硬化,是引起心脑血管阻塞的罪魁祸首,人们称它为血管健康的“破坏者”。高密度脂蛋白能将动脉壁上的胆固醇携带到肝脏进行氧化分解,防止低密度脂蛋白在血管壁沉积和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高密度脂蛋白是保护血管健康的“卫士”。

  

一、健康人血脂浓度维持在一定范围

  血脂正常参考值:血清总胆固醇2.8〜5.9 mmol/L;血甘油三酯<1.7mmol/L;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1.16〜1.55mmol/L。血脂超过正常参考浓度值即称为高脂血症。血脂浓度随年龄、性别 、饮食和生理情况而变化,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血脂浓度可升高。嗜好烟酒者,对血脂浓度都会有不同程度影响。

  

二、高脂血症的分类

  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

  1.高胆固醇血症,甘油三酯浓度正常;

  2.高甘油三酯血症,胆固醇浓度正常;

  3.混合型高脂血症,即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增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0.9mmol/L)。

  

三、如何关注自己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常见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和肝胆管梗阻、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高血压、肥胖等患者。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或脑出血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血脂检测对上述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到医院查明是原发性高脂血症或继发性高脂血症。对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引起血脂升高的原发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后,血脂浓度即可恢复正常。

  如果是原发性高脂血症,适当运动恢复标准体重;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戒除烟酒、控制饮食、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必要时可以选用降脂药,如他汀类(瑞舒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等)、贝特类(非诺贝特)药物。

  降脂靶点目标值

  心血管危险分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达标值

  常见人群(下述条件满足其一)

  低危人群

  <3.4mmol/L

  健康人群

  中、高危人群

  <2.6mmol/L

  高血压、吸烟、肥胖

  慢性肾病3-4期

  女性≥55岁、男性≥45岁

  极高危人群

  <1.8mmol/L且 较基线降幅>50%

  冠心病、曾发生过心梗/脑梗

  做过心脏搭桥/支架

  糖尿病(年龄≥40岁)

  超高危人群

  <1.4mmol/L且 较基线降幅>50%

  曾多次发生心梗/脑梗

  此表仅供参考,具体请见《中国血脂指南(2023年)》或咨询医生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致病性因素,是形成“斑块”的关键成分,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首要干预靶点,请您一定重视。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值因人而异,需结合危险因素和疾病特点进行个体化管理,进而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在达标的基础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建议尽可能降得低一点。因此,请遵医嘱定期复诊,让医生评估您的疾病状况。同时,降脂药物通常需长期使用或遵医嘱使用,请勿擅自停药。

  作者:李琦

  来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编辑:乔木 潘红丹

  校对:陈泽明

  初审:陈北北

  审核:崔乐文

  


原文链接:https://wjw.shenyang.gov.cn/ztzl/xsxxjkdjt/202510/t20251017_492101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