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清华长庚科普】别再小瞧流感!一文读懂防治关键

2025-10-31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逐渐下降,流感也进入了高发期。每到这个时候,医院里因感冒、咳嗽前来就诊的患者便会明显增多。在许多人的认知里,流感似乎就是 “重感冒”,挺一挺就过去了,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流感,掌握科学的防治知识,让自己和家人在这个流感季多一份健康保障。

  流感 VS 普通感冒,差别可太大了

  流感可不是一般的小感冒,它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就像自然界中的不同物种一样,人流感病毒也分为甲、乙、丙型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为常见,它就像是流感病毒界的 “活跃分子”,传染性最强,还特别容易发生变异,几乎每次流感大流行都和它脱不了干系;乙型流感病毒也会 “兴风作浪” ,不过它所引起的症状相对甲型流感病毒来说要轻一些;而丙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波及一些散发病例。

  传染性不同,流感更胜一筹。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流感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潜伏期通常为1天至4天。普通感冒则温和许多,一般没有明确的传染源,传染性也比较弱,通常不会引起大规模的传播。

  症状大不同,别再傻傻分不清。流感患者全身症状较重,主要表现为高热,患者短时间内的体温快速上升在38.9~40℃;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疲劳乏力明显,部分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感。普通感冒一般是低热或者中等程度发热,还有人不发热,全身症状比流感轻,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

  为啥有人总被流感 “偏爱”?

  流感其实普遍易感,但这几类人群感染后更危险,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2、年龄≥65岁的老年人;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4、肥胖者(体重指数BMI>30);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流感的 “威力” 别等扛成重症才重视

  流感并非能随便扛一扛就能过去的小毛病,它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千万不要小看流感,一旦感染,一定要积极治疗,别等扛成重症才追悔莫及。

  何时就医?心里得有本 “明白账”

  得了流感并非都要往医院跑,症状较轻的患者,比如只是有点低热、轻微咳嗽、肌肉酸痛不太明显的,居家隔离、口服药物治疗就可以了。但如果出现 39℃以上高热,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或者剧烈咳嗽,感觉肺都要咳出来了;呼吸急促,稍微活动一下就喘不上气;胸闷憋气,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些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一旦感染流感,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最强盾牌”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甲型流感最有效的方式,可以显著降低感染和重症风险。中国疾控中心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建议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1、医务人员;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患有慢性病的人群;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5、孕妇;6、6月-6岁龄儿童;7、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8、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人群。可在每年秋季(10月前后)接种或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若流感季已开始,接种疫苗仍可获得保护效果。

  从日常生活筑起抵御病毒的好习惯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和佩戴口罩;2、减少病毒传播,保持社交距离,做好咳嗽礼仪,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隔离,防止传染他人。3、提升免疫力,保证营养均衡,规律作息,适度运动。4、保持环境卫生,勤通风,避免前往拥挤场所。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510/t20251027_42405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