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没坏就能吃?这些健康风险你必须知道
“药品刚过期几天,看着没变质,吃了应该没事吧?”近日,2025年9月“科学”流言榜发布,“过期药没变质就能吃”的说法被明确驳斥,而上海刘先生因服用过期布洛芬退烧失败还引发呕吐腹泻的案例,更给大众敲响了警钟。
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67.3%的家庭存在过期药品,每年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超20万例。很多人误以为“没发霉、没变色就是好药”,但药品过期的风险就藏在“看不见的变化”里。

药品过期最直接的风险是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抗生素过期后不仅杀不死细菌,还会延误治疗、催生耐药菌;硝酸甘油过期后酯键断裂,不仅救不了心梗患者,还可能导致血压骤降。
更严重的是,某些药品过期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有毒物质。阿司匹林过期会分解出刺激胃黏膜的水杨酸,可能引发胃出血;四环素过期产生的物质会损伤肾脏。
即使未到有效期,不当储存也会让药品提前“退休”。温度、湿度、光照都可能影响药品稳定性。需冷藏的胰岛素若在常温下放置过久,即使未过期也已变质。潮湿环境会使药片潮解,阳光直射可能加速药品分解。
处理过期药也有讲究,需捣碎后密封放入有害垃圾桶,避免儿童误食或不法分子回收翻新。建议家庭每 3-6 个月清查药箱,用“彩虹标签法”区分急救药、常规药的检查频率。
别让“看似没坏”的侥幸心理危及健康,定期清理药箱,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关爱。你家中的药箱,最近清理了吗?
【全国健康产业资讯发布中心】招募健康产业信息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153985,15340162831,010-53387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