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成功举办心律失常规范化诊疗研讨会助力基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日前,石景山区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成功举办“心律失常规范化诊疗研讨会”。本次会议作为“石景山区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继续教育”系列课程的总结大会,是石景山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政策、推动区域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成果,也是质控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又一探索性实践,充分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代表约40人参加本次会议。
心房颤动(房颤)作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预后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老龄化加剧,房颤对社会和医疗系统的负担日益加重。本次研讨会围绕房颤的规范化诊疗展开,通过学术分享和临床病例讨论,着力提升基层医生对房颤的早期识别和综合管理能力。
会上,石景山区卫生健康委代表围绕慢病精细化管理做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精细化管理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重要意义,强调要通过创新基层卫生服务模式,有效促进慢病管理工作落地,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军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媛主任、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刘东涛医生,分别就人工智能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技术的新进展以及房颤合并卒中的治疗策略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与会者提供了前沿视角和科学依据。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石亮主任、心内科黄雯医生则结合房颤病例,从病情评估到治疗策略进行了详尽讲解。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卢晓英护士进一步分享了房颤患者综合管理及专人随访的实践经验,助力完善患者全程管理路径。
最后,专家们与基层医生代表就长程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心电图室如何助力心律失常管理、如何通过社区联动降低房颤就诊延迟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针对房颤患者诊治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会议探索了基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缝对接的创新模式。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依托区心血管质控中心,石景山区于2024年6月6日成立了“心电诊断资源共享质控组”,由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医院牵头,汇聚石景山区多家医疗机构资源,通过建立社区-医院联动机制,实现心血管疾病患者从筛查到诊治再到随访的全流程管理,为基层医疗赋能增效,通过技术帮扶和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区域内心电诊断和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截止目前,质控组已组织了28场高质量的继续教育讲座,覆盖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下属站点,吸引了百余名基层医护人员参与学习,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和显著的教育效果。这一模式不仅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也充分体现了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的优越性,切实提升了患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继续统筹各医疗机构,携手并进,推动心血管疾病等慢病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力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412/t20241225_39732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