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赵鲁卿教授团队荣获2024年“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4-12-04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公布了2024年度“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的评选结果,共有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张声生、赵鲁卿教授团队凭借在中医药领域的突出成绩,荣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

  

  团队的获奖成果聚焦于中医药诊疗难治性胃肠疾病(RGID),创新性地提出了“肝脾失调、气滞湿阻”作为RGID的共同核心病机,并构建了“调肝理脾、通滞化湿”的治疗体系。该体系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还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获得了高级别循证证据,证明中医药的临床有效性、可有效降低复发并具有良好安全性。同时,多维度深层次阐释“调肝理脾”治疗RGID的科学内涵,为中药多环节、多通路、多靶点治疗RGID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

  团队同时致力于推动中医药诊疗的标准化和国际化,牵头制定了10余项国际指南、国内行业共识及国家新药指导原则,极大地提升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团队还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与美国埃默里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美国俄亥俄大学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学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这些合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RGID机制的理解,也为中医药的国际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科研基础。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科研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医院脾胃病学科建设成就的认可。团队未来将继续致力于中医药的研究和推广,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医药国际贡献奖”是全球中医药领域唯一的国际性奖项,其宗旨在于积极表彰各国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贡献和创新精神,促进中医药学融入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为全球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主要奖励为中医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产出重大科技成果,推动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为中医药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的个人和组织。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412/t20241204_39565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