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血管超声造影——脑卒中的精准预警雷达
近日,潞河医院超声科成功开展了颈动脉血管超声造影,为脑卒中患者带来了福音。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机制包括:①动脉严重狭窄引起的颅内低灌注;②斑块破裂,斑块或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所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行全面、准确评估,准确的判断动脉狭窄程度将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目前,常规超声显像技术在评估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极重度狭窄病变或深部血管的血流信号检测能力不足,导致对极重度动脉狭窄与闭塞病变的鉴别困难;在评估溃疡斑块时,其对血管壁周围的低速血流缺乏敏感性;只能根据斑块的大小、形态和回声来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无法观测到斑块内血供情况,无法对斑块进行危险分级。此外,技术上还有彩色外溢、混叠和多普勒角度依赖等伪像不足,限制了超声的应用。
颈动脉血管超声造影是在常规血管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通过对造影剂微泡的探测,增强血流显像的超声检查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血管内壁的细微结构和血流状态,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超声科医生判断斑块稳定性、斑块表面是否有溃疡以及斑块内是否有新生血管等。血管超声造影还能清晰显示斑块边界,准确判断管腔狭窄程度,协助鉴别管腔是重度狭窄还是完全闭塞,这对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潞河医院超声科目前采用的是先进行颈脑超声一体化检查,再对有需要的患者进一步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模式,这种前沿的诊疗模式能更精准地发现可能引发脑卒中风险的血管病变,极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尤其是能够早期发现易损斑块,并对其危险程度进行分级,更早的进行临床干预,防止斑块进展,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那么哪些患者需要进行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或有以下脑卒中预兆的患者均可行颈脑一体化超声检查。脑卒中常见预兆依次为:(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根据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医生会再进一步开具超声造影检查。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适应症:颈部血管性疾病的患者,临床上常用于鉴别动脉完全闭塞与重度狭窄的残余血流、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评估、颈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判断大动脉炎的活动期和稳定期、区分动脉夹层的真假腔,识别夹层的入口、出口以及夹层延伸到分支的范围,改善动脉管腔的显示等。禁忌人群:对超声造影剂成分过敏者、伴有右向左分流的心脏病患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90mmHg)、未得到控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多巴酚丁胺使用有禁忌的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患者不应与多巴酚丁胺合并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408/t20240828_37837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