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桐城市:加强急救能力建设 筑牢群众健康防线

2024-08-07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年来,桐城市卫生健康委不断完善急救体系建设,扩充急救网络,提高应急救治能力,筑牢群众生命健康防线。

  安装设备,构建公共急救网络。2023年7月,桐城市在全市教育、医疗、交通枢纽、办公楼宇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40台。2024年8月,第二批51台AED设备已完成招标采购,正在选址安装。制作全市AED设备电子地图,让群众能第一时间获知设备的位置和使用状态。组织志愿者和管护单位人员参加急救培训,目前共培训2.6万余人次,同时,广泛宣传使用方法和获取途径,确保AED设备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用得好。

  建设站点,兜牢基层急救网底。2024年3月,桐城市首个乡镇120急救点——新渡镇卫生院急救点正式投入运行。新渡镇距离城区20公里,从急救点派车比从市区医院派车可显著缩短急救车程,为患者争取更多救治时间。目前,该急救点配备了值班室、抢救室和救护车,救护车上配有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氧气包等设备,人员全部经过培训后上岗,按照就近、方便、及时的原则接受统一调度。安排上级医院专家下沉急救点,定期开展急救业务培训,为周边约10万名群众提供急救服务保障。

  管理车辆,规范院前急救体系。全市纳入急救网络的所有医疗机构建立救护车管理档案,健全救护车使用管理制度。对现有的20辆救护车(其中负压救护车5辆)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救护车日常使用实行统一调度,用于接诊和转诊任务。车辆由专人驾驶、专人负责车辆日常维护,保证所有急救车辆在出任务前处于车况良好状态。定期通报救护车出车速率及急救病历归档情况,相关人员分工协作、相互监督,不断增强安全和规范用车意识,满足医疗急救和卫生应急工作需要。

  建立机制,缓解院前急救压力。规范桐城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华鑫医院3个急救站建设,接受安庆120急救中心统一调度。此外,将桐城市中医医院、华鑫医院作为本市范围内经许可的、提供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在缓解120院前医疗急救转运压力的同时,保障普通患者的就医转运需求。实行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统一收费标准,并逐步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建设,确保救护车辆规范有序运营。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xwzx/sxgz/5746153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