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给“沉默的大多数”更多保障

2024-07-20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在我国每年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中,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占比超过60%;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地区肺结核患病率约为城镇地区的1.9倍。可以说,农村是我国结核病防治的重点地区,但既往对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群体的关注度不高,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在日前举行的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24年结核病学术大会上,与会代表就此建言献策。

  对于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而言,首要问题是治疗依从性低。医疗负担重是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低甚至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核病治疗周期长,普通结核病一般需要6个月,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周期更长,需要18~20个月,且大部分治疗为门诊治疗。目前,我国对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普通肺结核病患者提供免费的一线抗结核药品、胸部X线检查和痰涂片检查,但这部分费用占患者门诊医疗总费用的比例较低,对一些收入偏低的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来说作用有限。

  2021年,国家医保政策将肺结核纳入门诊慢性病、特种重大疾病,参照住院管理和支付,这显著降低了门诊患者的自付比例。然而,由于部分诊疗项目和抗结核药物,特别是一些用于耐药结核病治疗的二线抗结核药物为非甲类报销药物,患者的医疗负担依然不轻。

  减轻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应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可考虑建立以医保报销为主体,由财政补助、民政救助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组成的农村结核病筹资保障机制,直接减轻结核病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同时,利用国家乡村振兴、健康乡村建设的战略机遇,制定更多惠农富农政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降低看病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近年来,有些城市为每次随访的耐药肺结核患者发放100~200元不等的营养费和交通费,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提高。

  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流动性较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达3.76亿人,其中农民工超过流动人口总数的60%。据统计,全国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近年来占所有确诊的肺结核患者的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该人群疫情信息监测困难,不规则治疗比例高,容易导致耐药率增加。如果管理不当,易导致当地结核病的传播与流行。

  针对农村地区人口流动性大的问题,可考虑加强流动肺结核患者规范化管理服务,严格落实传染病属地管理要求,确保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人口享有同样的结核病诊疗免费政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同时,疾控机构应定期深入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等场所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义诊咨询,提高其健康意识。为方便流动肺结核疑似患者或在治患者就诊或随访复查,各地结核病诊疗机构可适当提供工作日延时服务或节假日服务。此外,夯实流动结核病患者首登责任制,实施双向追踪,确保患者及时点对点转入到位,避免出现管理空档期。

  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相对较差,营养不良、过度劳累进而造成免疫力低下,都会导致其更易感染结核杆菌进而发病。一些农村地区结核病患者往往就属于这种情况。可以说,这一群体的防治效果是对社会保障水平的一次考验,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为这一群体构筑起坚实的保障网底。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wyw/404783.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