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上锁,贻误黄金抢救时间
2024-07-17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并将自今年8月1日起实施。如何管好、用好公共场所配置的AED,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
□ 郭元鹏(媒体人)
《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要求,AED应配保护外箱或机柜,保护外箱或机柜门应方便快捷开启,不得上锁、不采用扫码开启。这让笔者当即想到:公共场所AED还有上锁的?使用还需要扫码?这不是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吗!但查询资料后发现,还真有上锁、需要扫码的。
2022年曾有媒体刊发一则消息《取AED不用扫码了》,披露一些地方的AED有的上了锁,有的需要扫码,有的需要在手机软件上注册后才能使用。换个角度看,AED上锁、需要扫码也有原因:一是设备管理问题,以防设备的丢失和破损;二是为了获取数字信息,比如什么时候使用了、谁使用了、使用了多长时间,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对AED进行升级改造。但是,这些理由着实是“好心办坏事”,或者可以说是一种管理“懒政”,为了方便管理而忽视了急救需要。
心源性猝死大多是突发的,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约4分钟。当“救命神器”AED被上锁或者需扫码注册才能使用时,无疑会白白浪费抢救时间。早在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就明确规定,AED外箱或机柜门应方便、快捷开启(不上锁、不扫码),避免错失抢救时间。因此,应抓紧取消公共场所AED的上锁、扫码操作,不能为了“便于管理”而导致“不便使用”。
原文链接:http://hc.jiangxi.gov.cn/art/2024/7/12/art_38021_49485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