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食药健康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科技人员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发文揭示黄芩中14个SbSPLs基因

2024-04-26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  作者:佚名

  

  近日,广西中医药研究院科技人员在《PlantMolecularBi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Genome-wideidentifcation,stress-and hormone-responsiveexpressioncharacteristics,and regulatorypatternanalysisof ScutellariabaicalensisSbSPLs”的研究论文,研究院赵梓颐为共同第一作者、副院长黄云峰主任药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在中药黄芩中鉴定出14个SbSPLs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黄芩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压力,研究还发现SbSPLs基因可能参与L-苯丙氨酸、木质素和茉莉酸等代谢途径的调控,该研究为黄芩的抗性育种中基因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的干燥根,是我国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疾病。然而,黄芩的药材产量和品质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巨大,因此,研究黄芩基因的调控机制对于提高黄芩的抗逆性和药材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PlantMolecularBiology杂志属生物学二区、开放获取的老牌杂志,成立于1981年,已有超过40年的历史,是一本国际综合性期刊,致力于报道有关植物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的原创性高质量论文。


原文链接:http://zyyj.gxzf.gov.cn/xwdt/GZDT/QZJG/t183171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