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夏季高发手足口病 家中有孩童的需警惕

2023-07-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近日,广东疾控提醒广大市民广东省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不少孩子突发皮疹、发热、食欲不振,让家长颇为揪心。手足口病作为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护理?今天就跟宝爸宝妈们仔细讲一讲。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如果孩子用手接触过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玩具,在吃手指时就可能会感染;如果孩子密切接触了手足口病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也可能导致感染。

  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

  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该病潜伏期一般在3-7天,多数患儿起病突然。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

  发热:大多为38.5℃以下的中低烧,部分患儿可出现高热;

  可能会伴随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出现典型的手足口病皮疹。

  皮疹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皮疹4部位:皮疹主要出现在手、足、口和臀等部位;

  皮疹4不像:皮疹不像水痘、不像口唇疱疹、不像药物疹、不像蚊虫叮咬;

  皮疹4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皮疹出现顺序: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黏膜,可影响进食。

  轻症患者预后好,通常在一周左右可痊愈。

  少数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凶险,几乎所有重症病例均在发病5天内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和预警信号。

  重症的识别: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持续高热: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神经系统受累: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40-150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手足口病应如何护理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如果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护理的方式来减轻孩子不适:

  1.隔离:将患儿进行隔离,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

  2.消毒:将患儿用过的物品用含氯的消毒液彻底消毒,以免引起流行蔓延。

  3.饮食营养:患儿可能因口腔疼痛或发热没胃口不愿进食,应为其准备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且有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4.口腔护理:患儿需在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皮疹护理:患儿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干净衣物及被褥,防止感染;及时修剪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6.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定时测量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出现重症表现应及时送医。

  专家提醒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大五院)儿科郑方芳副主任提醒家长,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月龄-5岁患儿全程接种疫苗。另外,由于会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种类较多,即使孩子接种了疫苗,日常仍然要注意防护。(许晴晴 张嘉斌 姜鑫)


原文链接:http://health.china.com.cn/2023-07/10/content_4244003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