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16个区均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2023-05-17 来源:中国网 作者:佚名
5月15日是我国第30个“防治碘缺乏病日”,围绕“科学补碘三十年利国利民保健康”的宣传主题,天津启动2023年防治碘缺乏病宣传周活动。市卫生健康委统计数据表明,多年来天津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取得长足进步,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由1995年的32.6%下降到2022年的2.5%,儿童尿碘中位数由1995年的96.1μg/L上升至2022年的163.4μg/L。目前,天津16个区均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人群总体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与胎儿及婴幼儿脑发育密切相关,又被称为“智力元素”。人体不能生成碘,只能从外界摄取。碘摄入不足时可引起碘缺乏病,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儿童智力不可逆转的损伤,孕妇流产、早产、胎儿先天畸形等。科学补碘能够有效预防碘缺乏病,食盐加碘是国际公认的最安全、最有效的补碘措施。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儿童是补碘的重点人群。
据介绍,天津虽然沿海,但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一样,外环境普遍缺碘。海产品中只有海带、紫菜含碘量较高,但天津居民并不以食用海带、紫菜为主。有调查显示,为了达到碘营养适宜状态,天津居民所需碘仍有63.5%要从碘盐中获取,因此也需食用碘盐。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来维持人体健康。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记者徐杨)
原文链接:http://health.china.com.cn/2023-05/16/content_4237062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