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防范提示
清明节窗体顶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此时预防食源性疾病尤为重要,特别进入秋冬季节,更应该关注食品安全,注意合理膳食。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如下提示。
在食物来源上,要注意六点:
▲一是到规模大、信誉好、食品质量把关较严的商场或超市选购,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
▲二是采购食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正确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等,注意避免直接接触冷链食品;
▲三是购买定型包装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外观是否正常,包装是否完整,认真查看食品标签,如配料表、保质期等,不要购买和食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
▲四是适量购买,避免大量购买、长期存放,尽量保证食品原料新鲜;
▲五是外出旅游的市民,在购买当地特产时,也要注意把好购买关;
▲六是不采摘、购买、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目前仍没有简单易行、准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识别野生毒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野菜,可能含有毒素,同时具有富集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的风险,避免野生菌类、野菜和野果中毒最好的方法是不采食。
在食物加工制作上,要注意四点:
●加工食品前,要彻底洗净双手,接触生鱼、生肉和生禽后应该再次洗手,手上有化脓性伤口或有呕吐、拉肚子等症状的市民,不要加工食品;
●做到生熟分开加工,避免混用砧板、菜刀、餐具,防止交叉污染,如过节期间经常食用的冷食类食品(如糕点、凉拌菜、熟食卤味等)容易因交叉污染、未烧熟煮透、储存不当等原因受到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预防由这些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在做到上述注意事项的同时,还要注意制作冷食要少量多次,尽快食用,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直接入口生食的水果、蔬菜,要彻底清洗;
●食品加工时,尤其是煮制肉制品、加工豆角、豆浆等食物时,一定要保证温度足够、时间足够,保证食物能烧熟煮透。
在食物存储上,要注意五点:
★剩余食物和食材要及时冷藏(冻);
★放入冰箱时,最好使用有盖的容器,如果是盘子、碗等无盖的容器,最好使用保鲜膜覆盖后再存放,避免交叉污染,要注意,冰箱不是“保险箱”;
★量比较大的食材,建议按照每次使用的量分开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剩余食物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杀虫剂、添加剂等药物存放时,一定要妥善、安全,与食物分开存放,避免误食误用。
在外出就餐时,要注意七点:
♣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量化公示牌脸谱为“笑脸”的餐饮单位就餐,避免到没有卫生保障的餐饮单位进餐;
♣尽量不要生食肉类、海(水)产品等食品;
♣不加工食用野蘑菇、河豚,尽量不要食用自制药酒、野蜂蜜等;
♣吃火锅时,要确保食材彻底煮熟再食用;
♣合理饮食, 杜绝浪费,倡导使用公筷公勺;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服用抗生素期间及停药后一周内,切忌饮酒。
原文链接:http://wjw.shanxi.gov.cn/zfxxgk/fdzdgknr/jkzx/202210/t20221008_723025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