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朝阳科普】神经外科微创介入治疗搏动性耳鸣

2022-09-28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38岁的护士凌女士,最近1年来总能听到右侧耳朵有“超声血流”的声音,随着心跳起伏,一年四季,连绵不绝,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和工作。在当地多家医院不同科室求医,均未能解决问题,后经多方打听,凌女士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简称朝阳医院)神经外科。

  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的搏动性耳鸣基本和心跳一致,压迫右侧的颈部静脉时耳鸣消失。经进一步完善颅脑静脉CT检查(CTV),根据患者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考虑凌女士为乙状窦憩室导致耳鸣,并告知其可以选择微创介入的方式治疗。

  首先,医生为凌女士做脑血管造影确认了右侧乙状窦憩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憩室,栓塞后憩室完全不显影。术后患者很高兴地告诉医生,耳鸣症状完全消失了。

  耳鸣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发病率约为10-15%,给患者带来不愉快的体验,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根据临床特点,耳鸣分为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搏动性耳鸣比较少见,约占4%,持续搏动性耳鸣会令人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给患者带来巨大精神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引起搏动性耳鸣的原因包括动脉性疾病和静脉性疾病,其中以静脉性疾病多见。静脉性疾病中大约1/5是由乙状窦相关病变导致的,较为常见的是乙状窦憩室合并乳突区乙状窦周围骨质缺损和乙状窦湍流导致。

  对于搏动性耳鸣,如果压迫患者颈部静脉后耳鸣消失,则提示乙状窦憩室的存在,可以进一步做CT静脉造影(CTV)或脑血管造影(DSA)确认,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209/t20220921_282000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