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国家医保局:血管介入支架等7类医用耗材完成分类编码调整

2025-10-31 来源:昆明市医疗保障局  作者:佚名

  从国家医保局获悉,目前,我国已完成血管介入支架、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等7类医保医用耗材的分类优化工作,将逐步解决医用耗材“识别难、区分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升了医保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水平。

  长期以来,医用耗材产品命名缺乏统一标准,企业自主命名空间较大,致使市场上出现部分不同规格、不同功能的产品共用同一名称,而部分本质相同的产品却拥有多个名称的现象,对医保的精准支付和基金监管,以及医疗机构的耗材招标采购增添了难度。

  为此,国家医保局2024年11月正式启动“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修订。目前已完成分类优化工作的7类医保医用耗材包括:血管介入支架、血管介入球囊、非血管介入支架、非血管介入球囊、吻合器、人工器官、植入式心脏节律管理器。

  此次医用耗材分类优化工作尊重支持创新,助推产业发展。例如,植入式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心脏起搏领域的革命性技术,它可通过微创方式经静脉植入心腔内,具有无切口、无囊袋、无导线的优势。本次分类调整将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单独分类,充分关注了技术创新,为传统起搏器多次感染、上腔静脉通路缺失、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项目组负责人 翟梦媛:我们的修订工作一直是广泛地去邀请临床的专家参与,重视临床所关注的一些产品特征,确保分类结果能够紧密地契合临床诊疗的实践,有效去减轻临床操作和管理负担。

  在国家医保局的指导下,上海等地区已率先落地7类医用耗材新数据库,其他省份也在加快推进新数据库的应用工作。

  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 邓文艳:形成自上而下的、标准统一的医保耗材编码体系,推动医保业务编码标准统一、数据规范统一、经办服务统一,促使代码招标、代码采购、代码结算成为现实,为医用耗材价格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 | 央视新闻

  编辑 | 符媚茹 陈嘉蕾


原文链接:https://ybj.km.gov.cn/c/2025-09-16/501998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