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省爱卫办关于开展洪涝灾害后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

2025-09-24 来源: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各市(州)爱国卫生议事协调机制,省爱卫会各成员单位:

  今年入汛以来,我省多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引发山洪、滑坡、城乡内涝等灾害,部分地区环境卫生状况受损严重,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为全面防控灾后次生疫情和健康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抓紧开展灾后爱国卫生运动

  各地要深刻认识到洪涝灾害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下,将救灾防病和恢复重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聚焦灾后环境清理、卫生消杀、饮水安全、食品安全、病媒防制等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各地各部门要协同联动,组织动员专业队伍和广大群众开展救援行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防群控网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灾害之后无大疫。未发生灾害的地区则按日常计划推进爱国卫生工作。

  二、突出重点任务,全面开展环境整治与风险管控

  (一)全民行动,开展环境卫生清理。各地要组织干部群众,对受灾区域进行全面清理,疏通沟渠、排干积水,清除垃圾、淤泥、杂物以及动物尸体等,对洪水淹没的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城乡结合部、居民小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清理,铲除病媒孳生地,阻断疾病传播途径,加强清运过程中垃圾分类工作,做好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农村地区受灾农田、养殖场等地的环境整治,清理田间杂物、畜禽尸体和污染物,防止疾病暴发和传播,鼓励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有效降低灾害影响。

  (二)严格监控,保障饮用水安全。各地务必重视灾后水源地和饮用地面水的水质净化工作,对被洪水侵袭的水井、蓄水池等水源地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减少水质污染。水利、疾控等部门要加强对供水系统、水塔等设施的检修与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确保集中式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指导群众做好末梢水消毒工作。落实对农村分散供水点的监管,确保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受灾地区饮水安全。

  (三)加强监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防雨、防积水等安全自查,清理受潮、变质、腐败的食物原料和成品,严格落实防鼠、防蝇、防尘措施,防止食品污染。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批发市场、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粮食制品、蔬菜、肉制品、水产品等食品品种的监督检查力度,严防浸泡、变质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同时,各地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教育、疾控、住房城乡建设、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工地食堂、学校食堂、养老机构等场所的食品卫生巡查,严把食品来源和加工关口,防范食物中毒和病原传播。

  (四)科学监测,开展环境消杀与病媒防制。各级卫生健康、疾控部门要加强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密度变化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防制策略。对洪水浸泡过的房屋、校舍、商超、农贸市场、临时搭建的帐篷等重点场所和垃圾堆、污水坑等“四害”孳生地进行全面药物喷洒消毒和相关卫生处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有效防止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等疾病发生和传播。

  (五)加快修复,保障公共设施使用。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及时修复受损的公共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组织专业力量对受灾道路进行全面勘察,清理路面塌方、积水,修复破损路面,确保救援车辆和物资运输车辆能够顺畅通行。协助群众开展房屋修缮和重建工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设置临时垃圾收集点、临时厕所等公共设施,防止粪便等污染物扩散。

  三、加大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一)聚焦灾后卫生风险。通过广播、海报、入户宣传等方式,告知居民洪涝后防疫要点,着重普及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个人卫生防护等知识,如不喝生水、不吃生食、洗手消毒、避免接触污水、症状就医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二)强化重点人群关怀。针对老人、儿童、孕产妇等免疫力较弱群体,组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健康宣教,及时监测健康状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移和救治,确保重点人群得到妥善健康照护。

  (三)创新多元宣传形式。利用社区大喇叭、流动宣传车等广播设备,循环播放灾后健康提示,强化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制作通俗易懂的图文、短视频,以直观的方式演示洪涝防疫相关科普知识,投放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热门平台,不断扩大防疫信息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

  (四)开展心理援助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专业心理疏导团队同步开展灾后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受灾群众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引导建立积极心态应对灾后生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灾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作为阶段性重点工作,加大人力、物资投入,并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工作统筹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要充分发动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灾后卫生防病工作。

  (二)压实责任分工。各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救援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受灾地区要迅速行动,积极组织各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投入清理重建工作,其他地区按常规推进工作。

  (三)强化信息报送。发生洪涝灾害的有关市(州)爱国卫生议事协调机制和省直各部门单位要及时开展灾后爱国卫生运动,并在灾害结束之后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等,及时报送至省卫生健康委规划信息处(省爱卫办)李自坤账号。

  2025年7月2日


原文链接:https://wjw.guizhou.gov.cn/zwgk/zdlyxx/agwsyd/202507/t20250704_8823207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