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举办全省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培训班
10月31日—11月1日,省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长春市举办全省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培训班。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规范全省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与管理,构建科学高效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省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与监督处相关负责同志对政策进行解读并指出,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要按照“平急结合、系统高效”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有效推动全省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高质量发展。要继续推进完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推动实现救援力量、装备设施、应急预案、指挥协调等全方位集成,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和业务培训,确保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完善应急装备和物资保障,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快速调集;建立健全指挥协调、信息共享、资源调配的应急管理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精准施救。
培训围绕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重点难点,邀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4名老师围绕紧急医学救援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关键技术进行重点讲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创伤外科副主任医师刘海玉系统介绍了紧急医学救援的组织管理和体系建设,并对“十四五”规划中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措施进行了解读;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刘明曦以紧急医学救援创伤急救基本技术为题,系统讲述了创伤急救的基本原则、检伤分类顺序、现场急救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对不同部位不同伤情的创伤病人如何进行止血包扎、如何完成骨折固定和搬运进行了解读;神经创伤外科副主任护师邓海龙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检伤分类方法,并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学员代入检伤分类人员的角色,练习和实践刚刚学到的技能;神经创伤外科副主任护师徐宝罡重点介绍了在医院批量收治伤员的情况下,如何调整空间、人力、资源和系统四个方面的策略,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提高医院收治能力,实现从常规阶段到应急阶段,再到紧急阶段的缓冲过渡。
培训最后,参会人员分成小组开展院内批量伤员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各小组通过内部讨论建立组织架构,明确人员职责分工,在应对多批次大量伤情复杂伤员时,各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现场交流研讨,结合设定的医院现有条件,充分调动和发挥现有人员力量和资源储备,提出各式各样的措施方法提高医院收治能力,以保证伤员救治效果。徐宝罡老师作为主持人解答各组疑问,引导学员深入思考,并对各组提出的措施方法进行点评和指导。推演现场讨论热烈,组内人员交流充分,学习氛围十分活跃。
全省各级紧急医学救援队工作人员、省医疗急救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员共计160余人参加培训。(李璞供稿)
培训现场
桌面推演讨论现场
初审:李娜
复审:李化
终审:柴华
原文链接:http://wsjkw.jl.gov.cn/xwzx/gzdt/wzdw/202411/t20241106_899392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