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保障救治“生死时速”

2024-10-23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前不久,宣城绩溪县伏岭镇的胡某清晨干农活时突发胸痛,早上8点即被家人送到伏岭镇卫生院就诊。很快,绩溪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汪华雄医生接到伏岭卫生院章院长的信息,病人胡某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需转入县人民院抢救。

  汪医生立即通知该院急诊科做好接诊准备,同时启动导管室备用。9:27分,胡某抵达医院,复查心电图确诊下壁、前侧壁心肌梗死,直接送至导管室急诊造影+PCI术。上午11:00手术结束,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半个月后,胡某再次入院,成功植入两枚药物支架,现已康复出院。

  对胡某“生死时速”的救治,得益于近年来绩溪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该院围绕“医、防、管、救”四点不断做工作提升,这也是该院急救绿色通道的一个鲜活案例。

  为打造30分钟农村医疗急救圈,绩溪县人民医院于2023年9月在伏岭分院开设农村急救点,配有1台急救车辆和1名专职驾驶员,有效破解乡镇急重症患者医疗急救不及时的难题。自运行以来,该急救点已累计出诊122趟,为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这是一座仅有14万人口的山区小县。长期以来,因经济欠发达,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该县百姓常需外出求医,与国家医改提出的“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差之甚远。

  2020年,绩溪县人民政府启动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先试先行战略。2021年8月,绩溪县人民医院和浙大一院正式签订医疗合作协议,这也是安徽省首家和长三角知名医疗机构合作的医院。之后,又先后与上海瑞金医院、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成立4个名医工作室。自2021年合作以来,该院长三角专家门诊开诊957次,同时成功开展大量三四级手术,有效提升了疑难重症的诊治能力。

  三年来,绩溪县人民医院在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有效缓解了山区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2015年,安徽省在全国首创县域医共体;2019年,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4年又提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提质升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通过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医共体内“八统一”管理,以县带乡、以乡带村,形成梯次帮扶带动,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如何下活县域医共体一盘棋,发挥上级医院“龙头”作用,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治好病,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一直在努力探索。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仅有市级、县级资源下沉,还有省级三甲医院直接对口帮扶。2022年11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全面托管宿州市灵璧县人民医院,对其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先后派驻专家70余人次,填补县医院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空白,灵璧县人民医院也顺利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深处,县域内医疗资源一度较为分散。近年来,围绕“90%病人看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金寨县抓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契机,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一本账、上下一家人”,推行“一个池子进水、一个龙头出水”转诊模式,做实分级诊疗,真正实现首诊在基层。

  如今,安徽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县域内住院总人次超七成,基层诊疗量占比近60%,县级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60.6%,171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水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安徽正以实际行动交出亮眼“答卷”。

  

  绩溪县人民医院赴医共体成员单位伏岭分院及下辖逍遥村卫生室,开展义诊帮扶活动。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xwzx/mtjj/575472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