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江西日报]做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

2024-09-25 来源:江西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汪清林

  科学普及(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直以来,我省广大医务工作者活跃在科普一线,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科学食粮”,助力全民健康。

  科学传播“心”使者

  为激励广大科普工作者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日前,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对2020年以来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和“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302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中,卫生健康领域江西仅1人入选,他就是南大一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彭小平。

  “获奖是鼓励,更是鞭策,科普是一条漫长的路,我将继续走下去,为呵护广大群众的健康做点事。”彭小平说,作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为患者驱除疾病,还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

  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科普;再累,也要坚持思考科普内容。从医以来,他无论医疗、教学工作多忙,始终会挤出时间用在科普上,或在院内对患者进行宣教,或利用高血压日、心梗日、肺动脉高压日等卫生节日,进乡村、进社区开展义诊及宣教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网友口中的“彭叔”

  “如果将房间比喻成心脏,房门就是心脏的瓣膜。门合不拢,就会出现反流;门开不了,说明瓣膜出现了狭窄。”“房间墙体内的水管,就像心脏内输送营养的血管,水管堵塞就会缺血。反之,水管破了,就会出血。”在科普中,彭小平总是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讲得更形象、更生动。

  2023年,他以“彭叔心视界”为名开设了抖音号,首条视频发布不到24小时,点击量即破2万。截至目前,“彭叔心视界”已更新百条科普视频,播放量突破1000万;同时,他还积极带领团队建设和维护科室微信公众号“一附院心内团队”,并利用个人朋友圈和微信视频号等渠道转发,以专业视角,让有趣、有用、有温度的科学健康知识惠及更多群众。

  他还有一个打算,心脏的科普不能只让心内科的医生来讲,还将联合药学、超声、影像、护理、神经内科、营养等交叉学科的医生一起来讲。“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拿到心电图、心脏彩超报告时,上面的字都认得,但具体是什么含义不懂。”我们会让专业的医技医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报告进行解读,提高群众认识疾病的能力。

  患者身边的“贴心人”

  “一台手术受益的只是一个人,通过扩大宣传及科普,就是让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及时了解医学发展动态,让更多人受益。”彭小平说,做科普一方面是让患者了解优质医疗资源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广大群众如何预防疾病,使自己不生病或晚生病。“我一天门诊要看很多病人,其实有些人是不需要来看门诊的,他们因为不了解疾病及疾病进展来就医,不仅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占用了医疗资源。”为此,他专门做了科普视频,详细介绍了出现偶尔的心脏早搏、轻度的反流、窦性心律过缓等症状的人群无须到医院看门诊,受到一致好评。

  日常工作中,他和团队经常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每年组织团队举办科普活动数十次,并坚持在媒体平台开设科普讲座。其中,一场“高血压了别害怕,精准控压有方法”直播,观看者超1000万人次。

  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团队立项《心脏介入与重症诊疗手册》重点教材,编制出版了多本心脏类疾病的科普宣传教育类书籍,并通过二维码将书籍电子版投放于病区和公众号,如今书籍的总阅读量超过100万人次。此外,他还先后获得了江西省科学技术“最美科普志愿者”称号,被特聘为江西日报“健康快车”首席医疗专家、大医生心脏科普教育学院科普视频组专家等。


原文链接:http://hc.jiangxi.gov.cn/art/2024/9/25/art_38023_501664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