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宣传

“神兽”已回笼,传染病预防莫大意!

2024-09-11 来源: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进入9月份,小学、幼儿园相继开学,孩子们集中返校,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容易传播。学校和家长要提高警惕,谨防传染病在学校流行。

  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少聚集,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手肘捂住口鼻,并及时洗手;

  积极配合学校体温探测和健康监测;

  每天自我观察健康状况;

  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任何不适时应及时告知老师或家长,不要带病上学。

  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因每年的流感疫苗会根据流行毒株的变化做调整,并且接种疫苗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下降,因此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流感流行期还应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加强居室通风,避免接触有流感症状的病患,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黏膜、手、足和臀部出现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孩子出现疑似症状怎么办?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根据医生诊断和建议,决定是否留家治疗或住院治疗。

  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感染其他疾病。

  预防手足口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定期清洁消毒;

  避免与手足口病患者密切接触。

  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红眼病”传染性强,多以手帕、手巾、手、水等为媒介,不讲究卫生则容易蔓延,发病快。

  秋天天气干燥,小孩子生性好动,又喜欢用手揉眼睛,如果手不干净,很容易感染。

  预防“红眼病”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

  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

  在流行期,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

  接触公共物品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


原文链接:http://ynswsjkw.yn.gov.cn/html/2024/xuanchuankejiao_0903/40212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