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到2027年重大出生缺陷得到控制
(特约记者闫奕涵 郭睿琦)近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印发《辽宁省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4—2027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严重致死致残重大出生缺陷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听力障碍、苯丙酮尿症等重点出生缺陷防治取得新进展;全省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1.0‰、1.1‰以下。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出生缺陷防治服务机构建设明显加强,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宣教、县级筛查、地市诊治、省级指导管理、区域技术辐射的能力全面提升,逐步构建分工明确、服务联动的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婚前医学检查率力争达到70%,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产前筛查率达到90%,逐步落实针对筛查出的高风险孕妇提供产前诊断服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98%以上,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均达95%以上,逐步提高诊断率和治疗干预率。
《实施方案》提出,强化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具有专科优势的市级以上医疗机构聚焦重点疾病,牵头组建出生缺陷疾病防治专科联盟或协作网,促进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防治服务。力争到2024年底前,各市婚前和孕前检查机构设置覆盖所有服务人群,农村县(市)均设置一所婚前和孕前检查机构,省级、市级产前诊断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治机构全部完成设置,农村县(市)产前筛查机构设置力争实现全覆盖。
《实施方案》提出,强化先天性心脏病等结构畸形、先天性听力障碍等功能性出生缺陷、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病的防治。完善辽宁省妇幼健康服务与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基于孕产妇个案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信息记录,提升出生缺陷防治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云上妇幼”等远程医疗平台,开展出生缺陷防治远程培训、远程指导、远程会诊、线上转诊等,强化远程超声诊断指导的业务支撑作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原文链接:http://hc.jiangxi.gov.cn/art/2024/8/28/art_38021_49926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