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中医药“出圈” 老百姓获益

2024-07-17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6月22日晚,马鞍山市雨山区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在万达广场举行;6月27日,中医药文化进机关活动在区老干局开场;7月4日,中医药文化进社区活动走进阳湖社区、湖西社区……

  连日来,雨山区2024年“中医药服务月”系列活动紧锣密鼓,中医专家义诊、中医养生保健讲座、中医适宜技术体验、中医药知识有奖竞答等有声有色,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咨询问诊。

  “以前往大医院跑嫌麻烦,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中医,真是太方便了。”居民吴阿姨在接受佳山乡卫生院中医馆的中医治疗后连连称赞,“中医师为我针灸了几次,现在肩膀不疼了、也能动了。”

  基层中医特色疗法实力“圈粉”,正是雨山区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

  6月7日,焕然一新的雨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恢复开诊。“原先的布局不是很合理,群众有时看病都排到门外了。如今,我们根据需求重新设计装修,扩大了候诊区,又增加了1个中医诊室和2个中医理疗室,进一步改善就医体验,现可提供中药饮片、针灸理疗等十多项中医特色服务。”中心主任曹振乾介绍。同样升级改造的还有佳山乡卫生院中医馆的煎药房,改造后可满足居民中药代煎配送需求。

  近年来,雨山区先后投入500余万元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医馆、中医阁内涵,不断织密服务网络,为居民提供便捷的中医药服务。目前,全区6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标准化中医馆,开设中医科6类10项诊疗服务。全区社区和村卫生站(室)设置中医阁的超15%,居民“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雨山区卫健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打造基层“健康e站”服务网点,深入社区、村、企业、机关、学校组织开展中医药宣传义诊活动20余场次,通过专家义诊、讲座宣教、主题宣传品发放等途径,将中医药健康知识融于百姓日常生活。

  雨山区中医药人才资源丰富,历史传承悠久。早在1996年就率先成立了雨山中医馆,柔性引进南京中医药大学疑难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郭立中教授团队长期坐诊带教,吸引不少周边居民慕名而至,常年中医诊疗人次占比达50%以上,打造雨山中医特色名片。

  该市中医院南院、马鞍山十七冶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均位于雨山辖区,有效填补了区域内优质中医资源布局空白。在前期合作共建的基础上,2022年,雨山区基层医疗机构与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共同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2023年正式加入市中医专科联盟,市级中医专家定期下沉基层,把优质的中医药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通过现场“传帮带”、进修培训,大力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提升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水平。

  外引强、内培优。雨山区卫健委着眼长远,充分发挥名中医专家“头雁”引领作用,支持中青年医师跟班学习、进修提升,培育中医骨干,变“输血”为“造血”。近年来,向山镇卫生院1人通过师承教育当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雨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申报“印存智安徽省名中医工作室”,开展中医传承带教。通过“西学中”培训合格人员20名、中医馆骨干培训人员8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合格68名,拥有中医药高级人才17名,中医师总占比超40%,为基层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引擎”。

  随着雨山区中医药宣传推广力度加大,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越来越深受当地百姓青睐,“冬病夏治”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向山镇卫生院,中医师汤丽会根据时令推出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案。“我们平时多以针灸理疗为主,在冬春季会推出中药药浴,在夏季会推出三伏贴、中药茶饮等,结合时令,一人一方、辨证施治。”汤丽已有十多年从医经验,在她看来,基层中医药工作始终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拓展医疗服务,当好周边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聚焦群众需求,基层中医资源还在不断“扩容提质”。采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建设医养结合项目,精心打造“中医+养老”新模式。平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依托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筹建中医康复科,打造“康复回社区”特色模式。

  随着市民对健康关注度提高,中医药文化已“出圈”飞入寻常百姓家。雨山区搭建了多元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通过设立东湖公园中医药文化宣传长廊、采石中心中医药文化宣传角、凹山湖“三棵树”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中医健康驿站等,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让中医药更好惠及百姓健康,满足百姓需求,为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营造浓厚氛围。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xwzx/mtjj/574367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