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钟,生死竞速
12秒,跑40米,这个速度如果在体育比赛里,可能根本不能及格,但是如果这是急诊护士抢救生命奋力奔跑跑的速度,而且是边跑边做心肺复苏呢,您愿意给他们100分吗?
时间倒回到6月17日的下午
一位老奶奶气喘吁吁的跑到急诊分诊台前呼救,她家的老爷爷突然晕倒怎么也叫不醒了,脸色特别难看,让大夫赶紧出去看一下。这时,急诊分诊绿色通道护士石佳莉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
她带着两名辅医,推着平车跑到医院西门,发现老爷爷面色青紫,口唇严重紫绀,迅速上前评估,已经无法触摸到颈动脉搏动,一声令下,众人迅速将患者抬到平车上,随即两名辅医一前一后推着平车,石佳莉在中间边做心肺复苏边观察病情,大家一起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转运至急诊抢救室。
抢救室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启动抢救流程。护士洪杨马上接替分诊绿道护士,继续做心肺复苏;护士张颖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负责静脉给药;医生白雅婷推来抢救设备并评估指导用药;二线医生胡向党准备气管插管。
王晓雅护士协助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护士马明月立即吸痰。
医生胡向党、高峥、白雅婷和护士洪杨,轮番持续给予徒手心肺复苏后,患者自主心跳恢复。
患者突发室速,胡向党医生立即给予同步100焦电除颤,复查心电图显示恢复窦性心律。患者转危为安。患者次日早晨转入EICU继续完成后续的治疗及康复。
从患者家属前来求助,到患者恢复窦性心率,14分钟,3名医生,5名护士,2名辅医,形成一个完整的抢救链,迅速响应,环环相扣,紧张有序。看似偶然,实则是多年工作流程的磨合,无数次抢救经验的历练,不需要有人指挥,每个人都能迅速担负自己的责任,这必然是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配合出来的默契。
医院,是个不分白昼的地方,尤其是急诊科,夜晚经常要比白天更忙碌,大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1993年成立,三十一年,一万多个日夜,每年的急诊就诊人数达十余万人,前后有数百位医护人在急诊工作过,日夜坚守,守护大兴百姓安康,可能没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名字,或许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急诊人!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407/t20240705_37387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