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实现“健康潘集”新突破
近年来,淮南市潘集区卫健委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区情实际,聚焦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在医卫领域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走出一条“潘集不寻常”的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发展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潘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集聚资源,一体推进,打造嫁接资源“潘集样本”
以托管、医联体、医共体三大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重组、机制重建和服务重塑,实现基层服务能力达标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嫁接资源。积极推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面托管市五院、淮南市中医院医联体潘集分院建设,潘集区首个精神心理门诊在市五院开诊,在市五院设立安徽省中医院方朝晖博士工作站,通过加强与省级医院沟通学习,在中医药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新成效。积极支持市五院与省级名院开展医联体、专科联盟、专科协作建设,搭建远程医疗平台,打通专科资源共享通道,提升了重大疾病的诊治能力,实现共建共享补位发展。
整合资源。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市第五人民医院“健康集团”服务体系,实行党建、医疗业务等统一管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带动乡镇(街道)卫生院,共同发展。放大嫁接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分类创建乡镇卫生院特色专科,推进泥河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区次医疗中心;大力支持乡镇卫生院在特色专科建设上找机遇、寻突破,在“医养结合”“医卫融合”下功夫,做文章。潘集镇中心卫生院、泥河镇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单位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调理急慢性胃炎方剂在当地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古沟卫生院被评为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
优化资源。扎实开展基层医疗机构达标活动,严格对照国家标准,补齐基层医疗短板,积极实施均等化基本公卫项目,全区164家村卫生室、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村卫生室”标准,其中3家村卫生室被评为“安徽省群众满意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扎实推进。通过采取“周通报、月抽查、季督导、半年考核”的工作方式,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实现了基层卫生室在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双提升”。
创新考核,强化运用,推进医卫考核“潘集实践”
坚持以绩效为导向,以工作实绩为抓手,常态化“考事”,精准化“识人”,着力在考核目标、考核方式、考核结果运用三个方面下功夫。
明确考核目标。立标杆,制定《潘集区卫健系统年度考核方案》,明确综合目标考核项目及评分细则;强“红线”;印发《中共潘集区卫健委“党组工作规则”“党组议事决策规则”》;明职责,制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潘集区乡村卫生院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等。通过上述措施全面细化各项考核措施,重点对考核指标、方式进行了更加科学的修改和完善,力促考出导向、考出动力、考出成效。
构建“铁规矩”。建机制,建立“领雁强基 卫健竞驰”月调度,季点评的赛马机制,通过对各医疗机构的季度诊疗人次、季度收入、季度环比、信访工作、人员管理、公共服务运行、妇幼工作等11大方面,“实打实”晒成绩,“面对面”讲问题。推行“绩效目标”加减法、综合分析研判等新模式,探索以精准化考评倒逼医疗服务质效提升;定制度,落实层级考核制度,建立涵盖医、技、护等各类人员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差异化考核,提升工作整体质效。
建立“两个清单”,即建立基层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班子干部实绩与负面“两个清单”,区分优劣中差,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考核,我们建立了后备干部队伍,激发医疗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
厚植土壤,夯实基石,创新人才培养“潘集工程”
立足人才“大课题”,围绕“区强、乡(镇、街道)活、村(社区)稳”目标,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做“活”人才大文章,加速人才。
以人才库夯基石。采取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等方式,从各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中选拔后备干部,建立医院领导干部人才选拔使用“人才库”。
以专业培训强能力。依托区医共体建设,推动区级二级医院名医下沉乡镇卫生院开展“学科大讲堂”,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授,173所村(社区)卫生室(站)从业人员230人参与培训;同时,由区内学科带头人、对口支援专家教授开展授课,持续提升广大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以专项计划促提升。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通过学历提升、中医师承等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乡村医生服务农村、扎根农村,补充和优化乡村医生队伍,提升乡村医生服务水平。
当前,潘集区卫生医疗健康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拔节之声清晰可闻。该区将紧紧围绕“健康潘集”发展目标,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对接优质医疗资源,着力在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突破;以市五院为龙头,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切实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牢固树立“大区大作为”的担当和格局,助力健康淮南建设。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xwzx/sxgz/572264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