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与面肌痉挛抗争24年,在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终获治愈

2024-05-08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临床病例

  山东的韩女士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过着平静而简朴的生活。24年前的一天突然因身体的一个小小变化,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韩女士左侧下眼睑毫无征兆地开始不由自主地抽动,最初只是微不可查的抖动,随后却像野火一样蔓延,波及到左侧上下眼睑以及整个左侧面部。

  心急如焚的韩女士,为了寻求治愈之法,先后尝试了针灸和各类药物治疗。然而,这些努力似乎无法抵挡病魔的肆虐,效果微乎其微。每当抽动发作严重时,她的左眼会紧紧闭合,不仅影响视力,更让她陷入深深的自卑,不愿见人,想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

  长期的面部抽动,使左右两边面部变得不对称,影响容貌,别人异样的眼光让韩女士尴尬无比。笑容从开朗的韩女士脸上逐渐消失,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

  

  

  面肌痉挛示意图

  就在韩女士焦虑万分、觉得自己的病再也治不好时,一位曾患同样疾病的亲戚向她推荐了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功能神经外科)主任王林。韩女士看到一线希望,随即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航空总医院。

  医生根据韩女士的病史和体征,诊断她为左侧面肌痉挛。鉴于目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面部抽动呈现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了韩女士的生活质量,医生制定了微创手术治疗方案。

  术后,韩女士从麻醉中苏醒,惊喜地发现困扰自己24年的面部抽动消失了。那一刻,她的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韩女士和家人对王林主任及神经外二科团队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专家视点

  面部痉挛传统治疗不理想,试试手术疗法

  

  神经外二科主任王林:面部痉挛在早期症状一般会出现脸部抽动,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地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面肌痉挛一次抽搐短则数秒,长至十余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等,但疗效多不显著。

  肉毒素注射治疗多对初次治疗有效,在3-4个月后易复发,需再次注射,而且随着病程延长及注射次数的增多,疗效逐渐减退。反复注射肉毒素病人可能出现永久性的眼睑无力、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体征,因此肉毒素注射一般不作为长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措施。

  显微血管减压术适用于症状已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及应用药物或肉毒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病人,术后复发率较低,多数病人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专家介绍

  

  王林神经外二科(功能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领域: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脑深部脑刺激术、脊髓电刺激术、立体定向脑深部核团毁损术、运动皮层电刺激术、外周神经电刺激术、骶神经电刺激术等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扭转痉挛、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顽固性疼痛、难治性强迫症、抑郁症、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擅长微创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周围性面瘫、咬肌痉挛、脑和脊髓各部位肿瘤等。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上午(专家门诊)

  周二下午(特需门诊)

  *出诊信息仅供参考,以门诊公布为准。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405/t20240508_36657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