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资讯

让“请下来”变成“留下来”,首个远程教学卫星诊室在都匀市落地

2024-04-26 来源: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入院三天,继续保守治疗?

  明确疼痛责任截断,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近日,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黄泽松带着疑问走进“远程教学卫星诊室”,通过智慧屏幕连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的骨科申智敏主任,以明确下一步治疗方案。

  

  黄泽松带着周奶奶连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的骨科申智敏主任。

  79岁的周奶奶一周前突发腰部疼痛,且无法站立行走,四天前刚入院。为了更详细了解病情,周奶奶也面对屏幕来了一次“远程面诊”,在专家的建议下,黄泽松对周奶奶进行了进一步的屈伸检查。

  “这位病人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是肯定有的,骨质疏松也是其中一个因素,重要的是需要补充髋关节核磁共振检查。”隔着屏幕,中山一院贵州医院专家向黄泽松介绍,周奶奶疼痛位置比较像髋关节区域,从屈伸动作来看其外展存在问题,高度怀疑髋关节是否健康。周奶奶目前的治疗方案没有问题,可以继续保守治疗,待检查完善后可以再连线沟通。

  

  在申智敏主任的指导下,医生为周奶奶做屈伸检查。

  “挂断”连线,黄泽松心里的大石头放下了,这是他首次使用这套系统。他告诉记者,周奶奶入院时是坐着轮椅来的,担心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一块智慧屏不仅明确了患者的责任截断,也让诊疗方案更清晰,专家的补充意见启发了自己的工作思维,实现了临床与教学的完美结合。

  粤黔携手,医疗卫生帮扶一直是重中之重,从医院结成对子,到专家倾力帮扶,再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一项项务实举措正成为东西部协作样板工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如何解决区域内民众看大病、看重病不出省区,培养更多本地医疗人才一直是最重点的帮扶内容。

  

  依托“远程教学卫星诊室”实现数据整合,申智敏主任通过系统直接查看患者影像资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执行院长陈振光表示,带动贵州整体医疗水平提升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使命责任,而远程智慧医疗系统的普及使用能让名院专家资源辐射得更广更快。“若沿用面对面上课或请专家下沉会诊的模式,其效率和收获都不理想。如今采用‘专用医疗设备+区块链’技术路线,以世界领先的‘一键连接、逐级赋能’的临床应用方式把中山一院专家带到基层,真正实现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专家号,本地医生不脱产上专家课。”

  打通远程教学卫星诊室后,一张覆盖患者、医生、专家的云诊网络徐徐铺开。为了让远程更畅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设立了值班机制,院区三个远程诊室均有专家值班,让问诊件件都有回音。

  

  申智敏主任正在远程问诊。

  “我们希望远程教学卫星诊室在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方面能发挥最大作用,让传统的把专家‘请下来’升级为让专家‘留下来’的常态化教学帮扶,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都匀市的医疗卫生新质生产力发展。”陈振光说,远程教学卫星诊室未来将在贵州更多地方落地。

  据了解,首个落地在都匀市人民医院的“远程教学卫星诊室”3月15日揭牌启用,背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的支持,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打开粤黔医疗协作的新局面。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事关千家万户,既是民心工程,更是民生实事。首个“远程教学卫星诊室”的落地,充分利用数字化分级诊疗先进模式,打通数据壁垒,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让基层百姓就近享受国内知名专家优质医疗服务。这一广东的技术理念与贵州实践相结合的粤黔协作案例,是粤黔健康协作的又一次创新,也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探索,将为中国乡村医疗体系发展提供全新路径。


原文链接:https://wjw.guizhou.gov.cn/xwzx/yxfc/202403/t20240322_839830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