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支持、团队协作、创新创造——记朱巴教学医院放射科CT设备维修的感触及启示
朱巴教学医院是南苏丹重要的公立医院之一,为首都朱巴地区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2023年9月,第11批援南医疗队来到该院,发现该院唯一一台CT设备因故障已经停止工作半年多了。当地经济基础薄弱、医疗资源有限,全朱巴市仅有两家公立医院拥有CT机,这台CT的停工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运作,甚至是整个朱巴地区,大量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影像学检查,有条件的患者不得不花费高额费用去私立医院检查,甚至因此去肯尼亚、埃塞等相对发达的邻国就医。
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勇担重任
为了使CT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转,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迅速行动,放射科医生王朋首先对CT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检修排查,接着联系CT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经过初步讨论分析,查明机器不能工作的原因是CT球管损坏和扫描机器架的故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尽快采购相关硬件进行更换、维修。其中最为重要的硬件就是球管,类比于汽车的发动机。
多方支持,团队协作持续努力
鉴于朱巴教学医院资金有限,无力支付购买及运输球管的费用,前批医疗队及时把该情况向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安徽省卫生援外办公室反映。使馆向朱巴教学医院捐赠了维修资金,省卫生援外办积极协调国内生产厂家敲定球管采购事宜,第十一批医疗队请大使馆协调联系国内设备厂家,从周边国家调配到了配件及维修工具送到医院。
创新创造,自制工具攻坚克难
在更换好CT球管等配件及维修扫描机架后,能不能重新投入临床使用,还需要做线束校正、空气校准等质量控制工作。而朱巴教学医院没有做质控工作的水膜,放射科的医务人员也没有做过相应的工作,不具备质控和质保的技能和经验。医疗队队员用矿泉水蒸馏的方式自制了质控的水膜,并指导当地放射科医务人员做了他们工作生涯中第一次设备质控质保工作。
CT主机维修成功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CT配套设备激光干式打印机仍是十年前的第一代版本,经常报错甚至是不能打印胶片。医疗队队长陈思联络该设备的国内工程师,通过远程实时指导的方式,由王朋主任和翻译陶亚玮协助更换打印机主板电池、刷新打印机电脑主板。2023年11月,这台CT设备终于重新投入使用,为临床工作服务。
启示未来,深化中非卫生合作
本次援助设备维修问题的成功解决离不开中国驻南使馆、安徽省卫生援外办的大力支持,以及医疗队的团队协作和专业技术,援外医疗队也在设备维修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我们今后扎实开展卫生援外工作、持续深化两国卫生合作提供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精准把握问题关键,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卫生援外工作不仅仅是医疗服务援助,也不仅仅是捐助设备物资,更要在设备捐赠以后,配套提供使用培训、耗材供应、维护保养指导等服务,帮助其建立技术团队,培养当地对设备进行质控、质保的意识,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使卫生援外工作发挥出长期、持续效益。
二是深化中南卫生合作,推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援外医疗模式。当前,我省正在深入探索以“专科中心”援建为重点的医疗援外工作,在确保专科中心正常运转、传播先进医疗理念、培养当地医学人才和专业团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医疗服务与技术帮扶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长期医疗队和短期专家组相结合,围绕“专科中心”建设,不断深化中南卫生合作,推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援外医疗模式。
三是强化内外上下联动机制,推动构建多方协同的援外医疗管理体制。卫生援外工作要充分汇集政府、行业、社会等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作用。政府根据受援方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援建计划,承担卫生援外主要工作;派出单位、行业组织应积极配合培训交流、技术指导等工作;企业等社会力量应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布局国际化发展方向,提供本地化服务,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援外工作。
展望未来,我省援外医疗工作将在过往成绩的基础上,准确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援外医疗工作的机遇和挑战,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开创援外医疗工作新局面,为南苏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中南人民友谊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第十一批援南苏丹医疗队 王朋 陈思
恢复正常运转的CT设备,为一外伤患者拍摄头颅CT平扫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ztzl/wsyw/tpxw/570605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