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对标沪苏浙,力求新突破——泾县加速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增效

2024-04-25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泾县在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把沪苏浙地区先进做法和自身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政策措施,加快优势转化和释放,确定一所县级公立医院和一所乡镇卫生院及其所属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点带面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资源、服务等深度整合融合试点,重塑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和服务模式,重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有效促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定目标,求突破,重塑体系模式。为有效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内涵,泾县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多次到县乡医疗机构开展调研,真实掌握医共体推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充分听取各相关单位意见建议。经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编办、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医保局等深化医改领导组成员单位多次讨论后制定了《泾县关于进一步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促进县乡村医疗卫生体系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经县长专题会研究同意后由县政府印发正式实施。根据县域医疗机构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资源配置、拓展空间和群众健康需求等,按照自愿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确定一所县级公立医院和一所乡镇卫生院及其所属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县带乡、县乡一体,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员、资源、服务等深度整合融合试点,重塑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和服务模式,重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保公益,提效益,“三医”协同发力。试点工作谋划初期,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开展调研并听取专题汇报,要求试点工作要坚持卫生健康事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根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资源结构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科学合理进行规划布局,有效促进县域卫生健康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统筹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深度整合融合试点工作,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由县医保局、县卫健委、县市场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组,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落实对试点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监管等职责。建立了定期会商工作机制,探索在医保支付、药品供应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特色专科发展等方面建立与试点工作相适宜、相匹配的新机制和配套政策,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深化“三医”协同和联动。

  建体制,细机制,明晰权责利益。为确保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内部运行管理规范,建立了一系列新体制机制,明确试点机构的权益、责任。保持“八不变”,保持试点医院机构设置、名称、性质功能、法人资格、财政拨款渠道标准、职工身份、职称晋升渠道、债权债务及资产归属等“八个不变”,保障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实行“八统一”,2个试点医疗机构实行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信息、绩效、后勤“八个统一”,相对应制定了各项具体实施方案,实现试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运营管理同质化。落实投入责任。按照乡镇卫生院当前功能布局和远期规划,由医共体牵头医院分三期对整合融合试点乡镇卫生院进行投入,一期投入1500万元用于临床专科、信息系统、人才队伍等建设,绑定双方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个共同体”。赋予管理权限。试点乡镇卫生院法定代表人由县级牵头医院院长兼任,赋予牵头医院人事管理、内部绩效分配、年度预算和运营管理等自主权,发挥牵头医院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牵头医院提名了1名副院长、2名科室骨干分别担任试点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副院长,县卫健委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按程序进行了任命。优化内部管理。按照“关系不变、动态调整、资源下沉”的原则,试点医疗机构所有人员由牵头医院统一管理、调配和考核,优先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用人需要。财务实行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财务支出实行牵头医院院长、分院院长、试点乡镇卫生院院长“三签”制度。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xwzx/sxgz/5716966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