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更需要我,我愿意好好干!” 尉犁县一位年轻中医医师的选择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苏璐萍
“李医生,我的脖子和肩膀好多了,走路时腿也没那么疼了。”9月25日,尉犁县塔里木乡卫生院中医馆,穆尼萨来回踱着步,向中医医师李倩茹展示恢复情况。
9月18日,在尉犁县塔里木乡卫生院,中医医师李倩茹配制中药封包。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苏璐萍摄
李倩茹家在库尔勒市,高考时,在老师的建议下,报考了定向医学生,毕业后分配到尉犁县塔里木乡卫生院。别看年纪轻,在塔里木乡,她可是小有名气的“老中医”。其实,她曾对自己的选择迷茫过。
“我不知道在基层能干什么,也不知道离开家到乡村能不能适应。”李倩茹说,有一天,同学的一句话让她对基层有了概念,“说起学医初衷时,同学说,他们村离县城很远,看病难、看病远。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他有学上,还如愿考了医,他一定要好好学,为基层医疗卫生尽一份力。那天,我们都哭了。”
大学第5年,在昌吉州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时,李倩茹发现,老百姓对中医认可度很高,但基层很缺中医。“那时,我觉得,我应该到基层去。”李倩茹说。
2022年,在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规培3年,取得职业资格后,李倩茹来到了塔里木乡卫生院。中医馆是新建的,基本设备仪器都有。因为没有执业医师,只能由县域医共体的中医临时坐诊。李倩茹还记得,卫生院院长阿衣提拉汗·吐逊迎接她时说的一番话,“院长问我,培训时用过哪些好的设备,卫生院还有笔资金,马上可以给我配备。”
考虑中医馆刚起步,卫生院经费有限,经与县域医共体中医专家和规培老师商量后,李倩茹提出购进一台中药机和一组药柜,买了20种常用中药材。“我就从最普遍的、患者接受度最高的针灸、拔罐开始。”李倩茹说,“规培时,配合中药和中药封包,针灸、拔罐项目很受欢迎。”
但现实是,刚开始的一个多月,中医馆几乎没有患者。
一天,一名50多岁的妇女拖着小步挪到了中医馆。腿成O型,严重变形,疼到走路困难。“我给她说,针灸能缓解疼痛,但可能时间比较长。”李倩茹原以为患者会不放心她这个新人,没想到她二话没说,躺在了治疗床上。凝神,确定穴位,行针……头两天,患者疼痛没怎么缓解,到第三天,才开始有所改善,李倩茹有了信心。两周时间,配合中药封包等治疗,患者疼痛明显改善,能自如活动。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找李倩茹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县城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今年3月,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找到李倩茹。据他描述,大腿后侧有一条筋像是“蹩着了”有些疼,其他地方都不疼,李倩茹诊断其为痹症。但她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例,无法保证能治好,只能告知患者,先试着针灸3天,要是没效果,就得再找更有经验的医生。“那个大哥说,他对我有信心,让我不要有太大压力。”在患者的鼓励下,李倩茹按照自己的想法辨证施治,经过两个疗程治疗,患者痊愈。
现在的李倩茹,行针可谓快、准、狠,她说,底气是患者给予的。
看着中医馆从一间房扩大到6间房,患者从平均每天2—3人,增加到农闲时的30—40人,越来越多的患者因她的努力而病痛减轻,李倩茹深感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基层更需要我,我愿意好好干!”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wjw.xinjiang.gov.cn/hfpc/xwxc1/202309/96c3d752abb14db5bc1fa2bfc80cb32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