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蹚新路
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肩负着打造工作样板,示范引领全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自2021年8月试验区建设启动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确定了两批共12个国家级试验区。
首批试验区建设“开工”已近两年,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安徽省濉溪县、福建省长汀县、山东省寿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分别介绍了各地紧贴群众健康需求,破阻力、蹚新路的探索和成效。
共建共治的新路
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根本保证。几个试验区无不坚持在试验区所在县市党委的领导下,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安徽省濉溪县在全国较早成立县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下设副科级县委卫生健康工委服务中心,领导全县医疗、医保、医药事业发展。濉溪县卫生健康委主任伯广宝介绍,该县将试验区建设列为县委督查考核内容,明确一名副县长统一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协调推进“三医联动”。为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求,濉溪县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医保局、县市场局等制订重大政策文件、重大规划项目时均征求县卫生健康委意见。
“寿光市试验区建设已经形成了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山东省寿光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湘颖表示,寿光市将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纳入全市12个重点突破事项,列入政府民生实事;每年拨付2亿元,鼓励在医改任务落实和医防融合、人才队伍建设等10个方面创新突破。全部村(居)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市委编办优先保障基层卫生编制;人社局放宽基层卫生职称评审和人员引进,允许卫生院不受岗位限制自主聘任;医保局选择15个病种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支付试点,所有村卫生室实现医保“村村通”。
新源县入选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1﹢5﹢3”模式推进试验区建设,即以1个国家试验区为引领、5个自治区试验区做示范、3个候补试验区紧密跟进。“试验区分布在南疆、北疆和东疆,涵盖已脱贫国家级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城市和农牧区,探索符合新疆实际的基层卫生发展路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汤梅说。
城乡协同的新路
过去一年时间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文件,强调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探索解决基层卫生健康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大医院和城市持续向基层“虹吸”资源的问题。以上也是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的问题。
长汀县坚持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推进县乡村三级机构协同发展。该县卫生健康局二级主任科员范家俊介绍,长汀县级医院安排18名中高级医师对接基层18家医疗机构。其中,长汀县安排5个能力强的重点科室卫生人才到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挂职业务副院长,按二级医院标准推进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又分别托管一个边远乡镇卫生院,帮助提升其技术水平。
在人才方面,长汀县汀州医院划转编制到乡镇卫生院,用于“县聘乡用”人员;医共体统筹总医院及各分院空余编制120名,建立医共体编制周转池。在落实“两个允许”的基础上,该县允许县域卫生技术人员在县域内多点执业、兼职乡村医生、带编参加成人学历教育,允许医共体分院到医学院校直接考核招聘紧缺专业学生、直接考核招聘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入编。
新源县委副书记、县长热合木·艾木拉介绍,新源县依托紧密型医共体成立了医学影像、医疗质控等20个县域医疗资源共享、运行管理等中心,实现县域内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该县突破乡镇原有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打造那拉提区域诊疗次中心,服务范围向周边乡镇和旅游区拓展;建立那拉提景区牧业巡诊点,4支马背医疗队深入牧区开展巡回医疗服务,服务半径达30公里。
寿光市在城区新建一处综合医院,在968个行政村新布局120处中心村卫生室,健全15分钟就医服务圈。村卫生室运行费用由卫生院全部承担,各级财政给予资金支持。目前,该市99.7%的卫生室产权公有;乡村医生纳入卫生院合同制员工范畴,全部缴纳社会保险。
“医防管”融合的新路
专家指出,我国医防融合不够,开展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需要从机构、人员、资金等资源方面,管理、机制、保障等制度方面,重塑医疗卫生体系,探索一条“医防管”融合发展的新路。
新源县从全民健康体检服务入手,科学设计提供诊前、诊中、诊后全周期服务,实现慢性病医防融合闭环式管理。具体而言,全民健康体检主要任务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县乡均安装使用体检软件,体检结果自动上传。根据全民健康体检结果,该县对慢性病患者开展“红蓝绿”三色管理,制订不同治疗方案。热合木·艾木拉介绍,目前新源县已经建成了县域健康管理平台,构建了纵向由医共体总院到乡镇和村,横向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紧密互动的格局,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
寿光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对居民实施单病种群体管理。该市确定60种重点疾病为管理病种,针对每一个病种设计整合服务包,形成从筛查、诊断、建档、随访、治疗到健康教育、转诊、康复的全过程服务清单。寿光市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牵头选拔首席医师开展业务指导;各镇街卫生院全部设立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心,根据《单病种群体管理指南》开展全链条诊疗和健康教育服务。
“安徽省整合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建立县域医共体打包付费机制。在‘大包干’的基础上,以高血压、糖尿病和城乡居民医保门诊30组常见慢性病为试点,创新实施‘小包干’,即将测算后的慢性病医保支付费用(包括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分离出来,交由镇卫生院包干使用,实行超支合理分担、结余资金在县镇村医疗机构间按份额分配。”伯广宝介绍,2022年濉溪县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总住院人次的82%,同比增长6.1%;镇村两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总门急诊人次的81.57%,同比增长6.5%;常见慢性病门诊就诊率同比上升7%,住院率同比下降8.4%。该县包干医保经费连续6年实现结余。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zwyw/396825.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