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在新征程上勇当医改探路先锋

2022-11-02 来源: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地处城市核心区,由朱德题名。

  早在1991年,该院就已获评为国家首批、河北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践中,该院始终扮演着探路先锋的角色。

  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

  “高质量发展要求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坚决破除逐利机制,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从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在此过程中,公立医院必须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不断推动医院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唐山市工人医院院长胡万宁如此理解。

  瞄准高质量发展靶点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愿景是医务人员受鼓舞、医院本身得发展、群众有口碑、政府有认可。对标这四个落点,敢为人先、善为人先的唐山市工人医院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医院以三级综合医院等级评审和‘转变作风、提质增效’活动为工作主线,开展优化诊疗服务百日攻坚行动,在争先进位的评比活动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胡万宁介绍,唐山市工人医院建立“为民办事”长效工作机制,选取的10~20件实事,真正触及了患者和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个比方,医院通过全面开放节假日门诊,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加快核酸检测报告出具时间,建立清晰的导视标识系统,完善一站式服务体系,显著提升了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与此同时,唐山市工人医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对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完成唐山市政府交办的重点任务,使群众在本地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比如该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立了全面学科共建合作体系,成立了血液科、心内科、胸外科、创伤科、内分泌科5个学科区域协作中心。

  再比如,该院与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建立远程会诊中心,开通区域内疑难重症会诊转诊绿色保障通道,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公里”,建立重大疾病、疑难杂症会诊综合信息平台。

  此外,在唐山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唐山市工人医院以打造唐山市医疗标杆为目标,全面加快新院区建设。据了解,新院区总用地面积达194182平方米,总开放床位2000张(其中一期开放床位1500张,二期开放床位500张)。胡万宁告诉记者,新院区将成为医疗人才的集聚地和培育地,聚力打造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化、智能化、国际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高效、更人性化的诊疗服务。

  打造有序就诊新常态

  高质量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不断推进医联体建设,促成有序就诊、合理就医的新常态。

  今年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胡万宁,将目光聚焦于医联体建设。“医联体所建立的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有助于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使三级医院逐步降低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在他看来,一个合理的医疗资源结构应该呈金字塔型:基层医院是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塔基”;大型医院是专攻疑难重症的“塔尖”,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真正形成分级诊疗的格局。

  胡万宁认为,可按照网格化布局管理,组建由三级公立医院或代表辖区医疗水平的医院牵头,其他若干家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为成员,组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统筹推进网格内居民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集团内各医院加强协作,结合实际建设优势专业专科,形成特色鲜明、专业互补、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发展格局,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公立医院公共卫生科室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如今,胡万宁的设想渐成现实。在此之前,他曾任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在任期间,该院组建了涵盖232家单位的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医联体,覆盖人口700万。

  通过“互联网﹢”模式,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建立了诊疗信息互联互通的影像云平台、心电云平台、病理云平台和远程会诊云平台,并实现人才、技术、设备、教育培训等资源共享。截至2021年年底,接入远程医疗云平台的医疗机构达211家;完成心电会诊74705例、影像会诊33370例、远程会诊248例、病理会诊5707例,累计在线诊疗总检查量3567346人次,分级协同158840人次,CT诊断量68806人次,X线诊断量73393人次,MR诊断量15598人次,乳腺钼靶诊断量1043人次;根据医联体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共计上转患者10010人,下转患者2047人。

  “上述模式是当前国内主流做法,而在唐山市尚属初次探索。”胡万宁说。他出任唐山市工人医院院长后,这一模式又被“升级”。医院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正尝试搭建医联体信息化平台,重点建设远程医疗、慢病管理、双向转诊三大系统,最终目标是建成以唐山市工人医院为核心,以各县区医院为支点,以分级诊疗为主要内容,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新型、数字化医联体。

  互联网赋能医联体建设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医联体发展将向哪个方向持续推进?胡万宁认为,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推广医改典型经验,强化改革系统联动和落地见效。

  具体而言,该院将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强化网格化建设布局和规范化管理,落实“分区包段”要求,逐步建立医疗机构间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分工协作模式;将更注重预防为主,更注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该院将实施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等措施,逐步扩大“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完善健康检查、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健康跟踪及慢病管理功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于一体的高效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胡万宁同时指出,“互联网﹢”医联体新模式促进了信息技术与传统模式的融合,实现了医院、医生乃至患者的共赢。它不仅能给基层全科医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也能通过预约挂号、预约检查、线上缴费、在线调阅影像报告等方式,优化患者诊疗体验;通过视频问诊、线上复诊、送药上门等服务,使智慧医疗更可及。除此之外,“互联网﹢”赋能医联体建设,一方面将建立健全医联体绩效考评制度,统一管理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医疗行为的收入、成本,使制订统一的考核制度、奖惩方案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将突破信息壁垒,完善分级诊疗医保支付工作。

  “运用互联网启动分级诊疗转诊登记系统后,各医疗机构完成医院端HIS(医院信息系统)改造,增加转诊登记按钮。参保人员在从基层医院转入三级医院办理出院结算手续时,如果信息系统判断其为有效转诊,可将两次住院的起付标准进行比较,上次住院起付标准高于该次住院起付标准的,系统不再收取起付线费用;上次住院起付标准低于该次住院起付标准的,系统按起付线费用以两者差额收取,以此减轻患者就医负担。”胡万宁说。

  


原文链接:http://wsjkw.hebei.gov.cn/sxdt/391609.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