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以温情展示党员形象 用责任扛起医者担当 ——石景山区某集中医学观察点侧记

2022-11-02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1.png

  日前,一封来自集中隔离人员手写的感谢信,送到了相关部门领导的面前。这封饱含着感激与敬佩的信函虽然不长,却记录了这位年近八旬的老者在隔离点的感受,从住宿情况到一日三餐,这位老人在隔离点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老人的心情也从最初的紧张、害怕,渐渐开始体会到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奉献与付出。这段特殊的时光成为了她心中难忘的记忆。老人信中所提到的就是石景山区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点长、来自区纪委区监委的干部李明轩这样评价这封信:“纸短情长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真情与对党和政府深深的感激,这份感激是信任,更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肯定与支持,这正是我们工作组所有同志坚守的意义。”

  日前,记者对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进行了采访,更多地了解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从全区各单位抽调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参加服务保障工作,为了让这个集体更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隔离医学观察点成立了一支由各单位党员干部组成的“战‘疫’先锋临时党支部”,很快,党支部就成为了隔离点日常管控、服务、自治的“主心骨”,也架起工作人员与隔离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更是系牢党员群众之间情感的纽带,筑起了疫情防控坚固的红色堡垒。“虽然党支部是临时的,但是党员的责任不临时,党性不临时,担当不临时”这种信念已经成为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线临时党支部”每名党员的信念。

  由党支部带头,以系统闭环的理念完善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所有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严格执行人员管控、健康监测、环境消杀、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垃圾清运等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大家协同合作,处理好隔离环节每一个细节,用心、用情为隔离人员打造一个“临时的家”。

  无论是第一任点长、区残联干部孙卫国,再到第二任点长、集经办干部赵军,还是金顶街街道党员冯妍婕、公安分局党员梅保权、卫生监督所青年党员左奇、疾控中心青年党员朱一民……他们都是普通党员,但同样在隔离点工作中发挥着“肩扛千金,背负万石”的作用。

  万商如一酒店的高曼每日负责接送隔离人员、送餐、消毒、核对信息、统计数据等繁杂的工作。针对隔离群众的不同情况,高经理团队有计划地与他们谈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孕妇、需要特殊用药的老人、需要喝奶粉的孩子……高经理团队用便笺写下来贴到门上,然后“一对一”为他们购买物资、提供服务。日复一日,隔离点已经迎来送往3000多名被隔离观察人员。

  10月8日,在区卫健委统一部署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到了支援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防疫保障任务。当天,北京市气象局发布了大风黄色预警,晚上19:30,冒着呼啸而至的狂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各科室骨干医护人员组成的15人医疗队,在娄亚兵队长的带领下,准时出发了。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热烈欢送,到达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北康医疗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样本采集工作中,一直忙碌到凌晨3点。然而,脱下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刚刚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凌晨4点,一阵电话铃叫醒了刚刚入睡的医护组。“喂!是医护人员吗?我今天刚到这里,我头疼的厉害,今天走得着急,忘记吃降压药了,也没有带降压药,请问你们这里能否提供帮助?”电话中传来隔离人员急迫的声音,医护组迅速着装,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提供服务,而两个小时后,他们又将开始新一天的标本采集工作。

  “我家的孩子感冒了,不爱吃药也不爱喝水,怎么办呀?”“我家孩子耳朵疼,能来看一下吗”……隔离点孩子们的身体状况时刻牵动着医疗队每个人的心,区卫健委迅速协调北京未来儿童医院刘亚平主任协助北康医疗团队完成此次保障任务。看病,问诊,温和的态度,温柔的语气,缜密的治疗方案和专业的医疗措施,刘主任的到来成了孩子家长的“定心丸”。为了缓解孩子们的不安情绪,医疗团队的每个人在进入隔离区前,都在防护服上画上热情的笑脸,轻声敲门,柔声对话,医护人员和孩子们成为了朋友。为了哄难以入睡的孩子进入梦乡,医护人员用手机为他们播放助眠音乐,伴他们入眠。医护人员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隔离病毒的同时,让爱永恒。

  “医务人员吗?核酸结果出来没?我们多久能被解除隔离?”类似这样的问题,隔离人员每天都会重复几十遍,娄亚兵医生带领的医务团队及时了解隔离人员的心理状况,耐心疏导化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微信群推送有关身心放松、情绪调节的方法,转发正能量的短视频,像朋友一样分享着彼此生活中的故事以及令人感动的瞬间……医务团队在每天繁重的取样工作之外,时刻关注着每一位隔离群众的心理健康,用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爱,竭尽所能与他们共同度过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渐渐地,隔离人员口中“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这样的话语开始多了起来,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浇灌出了理解之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的娄亚兵队长谈到“医者仁心”时这样说:“作为一线医务人员,北京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甘当‘逆行者’”,听从党的领导,坚定信心,坚守岗位,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但作为一名医生,保证每一名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我们挂在心头的信念,扛在肩头的责任,我们一起加油,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在这里,他们不仅仅是医疗队、联络员、保障员,更是隔离人员的家人和朋友。医疗队办公室的门上贴着“电话24小时接听,注意态度温和”的提示;遇到不会写字的隔离人员,他们会上门为其填写告知书;对于年纪偏大、不会使用手机拍照的隔离人员,他们会协助拍照上传抗原结果;隔离人员的每一个需求,他们都会积极向隔离点专班汇报,尽力协调满足。“我已解除隔离,回家继续隔离。感谢你们这些天的照顾和关心。”“你们天天在防疫一线,多保重!”“大家一起加油,早日彻底战胜疫魔!”从陌生到理解,一封封感谢信,一句句知心话,一份份祝福语,既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也是患难与共中,相扶相携的鼓励和支持。

  记者手记: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石景山区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都是一名战士。一份坚守,守的是初心;一份担当,担的是使命;一份信念,念的是胜利,一份守护,护的“家人”,送每一位隔离人员平安离开,是每一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心愿,从清晨到日暮,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在用坚守的信念和周到的服务,为群众的健康安全筑起坚实的屏障,他们精诚团结、恪尽职守,将微光聚成火炬,用温暖涤荡心灵。他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高高擎起,让党徽在疫情防控一线熠熠闪光,以实际行动延续着“隔离不隔爱”的暖心誓言。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211/t20221102_285001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