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我们在雪域高原,与您“疫”起坚守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星河横流,岁月成碑。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不知不觉中,中国共产党已经踏过100多年的风雨征程。值此祖国73周年华诞之际,民航总医院援藏抗疫医疗队远在西藏抗疫最前线,用抗疫坚守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两年多的“战疫”,是对国家和百姓的一场考验。显然,我们华夏儿女经得起考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深知自己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时,要冲锋在第一线。
8月7日,西藏发生疫情。一时风雨急,九州共砥砺。为持续做好西藏民航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进出藏旅客和机场保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民航各级立即开展工作部署,迅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民航总医院接到上级指令,拉萨贡嘎机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需要紧急支援。疫情就是命令,8月17日晚21点,微信群内发布报名信息后不到半小时,一支24人的援藏抗疫医疗队便迅速成立。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为雪域高原,尽一份绵薄之力,将温暖带到西藏民航人身边。我们连夜简单收拾了行李,次日6时便赶赴首都机场。出发前,医院各部门贴心地为大家做好了保障工作,彭定琼院长及各部门领导亲自前往机场送行,在车上对大家做了亲切地叮嘱,希望大家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做好防护,平安凯旋。
8月18日晚18点,我们一行人抵达拉萨贡嘎机场。当晚,我们召开了疫情了解及动员会,迅速完成工作部署。尽管院领导和周主任一再强调,让大家尽量慢节奏,希望高反以最小的程度到来。即便如此,很多同事高原反应仍然特别严重,血氧70%多,静息心率100多,恶心呕吐;而头疼,头晕,失眠也相继光顾每位队员。虽然身体接受了3700米海拔的挑战,但是大家抗击疫情的决心和斗志绝不会被打倒。大家吃着红景天,吸着氧,顶着身体不适就投入到了工作中。周主任带领流调组和院感组工作到凌晨5点,核酸检测组张晓青护士长在头晕恶心的状况下更是连夜做了核酸组的工作安排。高反带来的不适感,持续了大概三天。至今,我仍然能够回忆起当时难受的感觉,非常痛苦。即便如此,仍无一人缺席工作。
我被分在了上门入户的一组。第一天,工作的过程中我好几次觉得自己要晕倒了,当地的扫码老师赶忙让我去窗口“吸氧”,这才勉强坚持了下来。我们同行的小伙伴晶晶,是我们里面身体最好的,扫楼结束后也瘫在床上好几个小时。显然,刚来的几天,身体状况是最大的挑战。时间一天天过去,渐渐适应了3700米的海拔,每天11层楼上门入户的采样工作,虽然累,但终于不再晕了。一起扫码的当地工作人员说:“你们真是好样的,我们在这生活了几十年,穿上这身防护服仍然觉得憋气,你们刚来却要连续穿着它工作4个小时甚至更久,你们是真正的英雄!”在这过程中我也渐渐记住了11层楼大部分人的面庞,收获了她们的笑脸。
“生命相托,穿上白大衣,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我们郑重申请,与西藏人民同进退!疫情不退,我们不还!我们保证时刻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作出贡献!”面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援藏医疗队成员自发写下“请战书”,表示坚决坚守到最后一刻!时至今日,我们已入藏60天,也连续工作了60天,我们深知抗疫更要防疫,因此工作之余我们会为机场的工作人员进行穿脱防护服、七步洗手法的操作培训,就连日常的摘口罩也一遍一遍的宣教。我们要做的,是为当地筑起一座抗疫的堡垒。无论何时,只要人人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同心战“疫”,必将跨越险滩,赢得胜利,而我们将继续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为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出一份力。
援藏抗疫医护人员合照
在此,也要感谢民航西南管理局、西藏区局各位领导一直以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生活上的关心,感谢与我们一起并肩作战的当地的每一位战友,两个月来,我们经历风雨,彼此守望。
当然,还有一群背影,我不曾见过,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可能是穿着防护服的警察、驾驶员、旅客服务员......他们为抗击疫情急急奔走,为宣传报道悉心勠力,为民心士气鼓劲呐喊,他们是我们冲锋在前的坚强后盾。我们有着不同的职业,却有相同的目标,我们共同守护这座城,共同温暖生活在城里的人。
当下,疫情威胁仍在,阶段任务艰巨。但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同心抗疫,共克时艰,我们一直在!”展望未来的生活,全国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篇章将继续续写。就让我们怀揣激情与热忱迎来二十大,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民航总医院援藏抗疫医疗队合照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210/t20221020_28396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