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城市

骨科专业新星曹三利:我的医者成长之路

2022-10-22 来源: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我是航空总医院创伤骨科(骨二科)医生曹三利。2022年9月,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健康报社、“健康北京”政务新媒体联合主办的北京卫生健康系统2022年“未来之星”青年典型培育宣传首轮展示活动中,我有幸获得了2022年“未来之星”青年典型培育计划“专业新星”称号。荣誉的获得,给了我莫大激励,也令我情不自禁回顾了自己的医学专业成长之路。

  1.png

  2022“未来之星”青年典型培育计划“专业新星”曹三利

  2013年,我关节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航空总医院从事创伤骨科工作。凭借科室的培养和个人的喜欢、钻研,我很快掌握了常见骨折等手术的治疗,成为科室的青年骨干。但在工作中,我们不时会遇到断指、断肢这样的患者而束手无策,因为这样的手术,需要显微外科技术,这是一项我院尚未开展的先进技术。我们医院地处北五环外,随着首都北京的发展建设日新月异,这种患者日趋增多。科室没有开展这方面工作,遇到这样的患者我们心中都很着急。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去学!

  学习先进的显微外科技术,科主任举双手赞同支持!但我听到质疑的声音,这项技术,又苦又累又不挣钱风险还高,你能坚持下来么?为了能帮助这些患者,我心中就是想填补这项技术空白。年轻人,不就得勇于承担责任么。为把去学习后对对科室的所有影响降到最低,我破釜沉舟,选择去山东省立医院进修学习。

  就这样,我一个人开车,带着所有学习设备出发了,满怀青年人的学习热情,千里走单骑来到了进修医院。

  没想到,我第一次上手术台拉钩就被赶下了台,这让我感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却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学习的决心。于是,我从零开始,跟着两个组,三天一个24小时,干活往往到凌晨4-5点,在手术室睡两小时,白天接着做择期手术,下班了就回宿舍练习缝合。我给自己建了一个练习台,只要一有时间,就进行缝合鸡翅练习,常常练到夜深人静时,周边安静到能听到剪线的声音。也许,很多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但同时进修学习的同学们基本都有基础,我只能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经过半年的努力,我获得了优秀进修医师的荣誉。带教老师给我的评语是:你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男人,你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取得了别人两年都可能达不到的成绩!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

  回到北京后,我在医院开展了这项新技术。我默默地做手术,做到24小时开机,不管几点,只要有这方面病人的急救电话,我接到后就快速赶到医院。很多次,都是我妻子听到手机响,一脚踢醒我,然后,我挂了电话开车就走!

  科室同时最大限度地支持我开展断指、断肢再植,皮瓣手术,医院也给了最大力度的支持,买了最好的显微镜。院领导见面,对我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小曹,注意身体!过去,因为夜班连续忙碌,我下午有时抽空躺一会儿,主任看见了就说:都几点了还睡觉!现在,我们主任有一次都走过去了,又退回来帮我把门悄悄关上。

  1.png

  老奶奶专程为曹三利医生送来致谢锦旗

  开展新技术过程中,我最难忘的是一个 80岁的老奶奶。当时,老奶奶拇指被电梯夹断,我值了两天班后刚到家,就接到了医院打来的急救电话。我立马赶到医院,先是尽力安慰老人和家属,表示虽然老奶奶手术有困难,但我一定会尽全力去做。我克服了奶奶奶年龄大、血管硬化、挤压牵拉后神经血管条件更差等困难,进行了0.3mm的血管缝合、桥接手术。手术很成功,老奶奶手指保住了!

  当奶奶康复出院后,她专程来到医院,为我赠送锦旗致谢。当老人把锦旗送到我面前的时候,我感到了职业的神圣。因为我的工作,可能决定了病人一辈子的幸福!

  自我在航空总医院开展显微外科新技术以来,我已成功完成断指、断肢再植手术50余例,皮瓣手术30余例,成功率达95%;成功术后患者,均取得了治愈效果。我心中十分清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医院和科室团队的支持。我们的团队非常和谐团结,让我充满了不断前行的动力!

  虽然目前为止,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名青年医者,在践行医者初心的路上,我将继续努力,勇攀高峰,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医院发展建设做出青年人的贡献。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210/t20221021_284108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