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丨援藏医疗队汇编2.0
同舟共济,援藏有我
9月10日,我们援藏的第 24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似乎是第一次在外过中秋节。回顾这段时间的经历,应该算是终生难忘的了。
8月17日晚22:00,正在家中休息的我被一阵手机铃声惊醒,同事告诉我,医院正连夜组织援藏抗疫医疗队,驰援民航西藏区局。听到援藏抗疫消息,我立马告知家人、与放射科同事沟通、评估自身体质。虽然已经51岁,可能会被担心身体吃不消,但是我自己知道,任何时候,只要祖国需要,我都会义不容辞。况且,年龄不会成为我的劣势,反倒是我的优势。我有比年轻人更多的经验阅历,我更能吃苦,也更适应多变的环境。家人与同事们都表示全力支持,于是立即在线上报了名。
8月18日早6:10,我与其他23名成员一起赶赴机场。上级领导冒雨前来送行,给予我们充分的肯定和殷殷嘱托。大家感动的同时,也承诺一定做好防护,完成任务。大约18:00到达拉萨贡嘎机场,意料之中的高反如期而至。在西藏区局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大家都在努力地调整自己,为了尽快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以便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防疫工作中去。
第二日我和同事们一道,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今天工作是进入两个管控楼入户采样。消毒、敲门、嘱戴口罩、出示身份证或藏易通码、扫码、采样、再消毒,一切顺利。两栋楼进行到13:00,大家放弃了休息,一心想着尽快完成任务,尽快将样本送到检测中心,尽快出结果,与疫情赛跑。
随着工作流程越来越顺,与当地人更多接触后,感受到他们的纯朴、善良、规矩。他们十分好学,大多事情说一遍就能记住。我逐渐进入角色,用最规范的操作示范和随时随地地讲解,让大家丰富防疫知识。在核酸采样的过程中,也传授防疫流程,正确摘、戴口罩,正确洗手,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从点点滴滴做起,以点带面。
区局还邀请我们组织防疫知识培训。第一次培训,将自己多年的防疫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培训过程十分顺利,最后还现场互动,带领大家一起演练七步洗手法,热烈的掌声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我们都欣慰地笑了。
后来,我又和同事们在完成当天工作之余组织了两次现场培训。同时组建了一支援藏培训小组,以更好地为藏区抗疫服务。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将我们所有的防疫知识尽快地传授给当地的同志们,也希望西藏的疫情能早日得到有效控制。
今天,拉萨机场大多数隔离员工都已经解除管控,连续多日没有阳性。我们目前线上线下为藏局工作人员培训了9次,大概2至3天一次。现在情况向好的方向发展呢!感觉这就是我们为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最好的礼物吧!
记录人:张冬云
难忘的生日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与民航医学中心(民航总医院)一行23位同志组成的援藏抗疫医疗队,带着领导的嘱托、同志们的信任,于8月18日抵达拉萨贡嘎机场,驰援西藏区局。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顾不上休息,克服着高原反应,立即分组投入到抗疫工作中!我和张冬云老师是队里年纪最大的,我俩拒绝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减轻工作负担”的好意。每天进行核酸采集时,我俩的采集量都是全组名列前茅!
9月7日的早晨,张晓青护士长在微信群里率先发来了祝我生日快乐的信息。很快,我不仅收到了来自群里领导和老师们的衷心祝福,还收到了来自远在医院的领导们的祝福!更让我感动的是,在物资匮乏的状况下,大家拿出自己仅有的食材凑起来,想尽办法给我煮了一碗生日面!端着这碗满载大家深情厚谊的面条,我热泪盈眶!53岁,这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最特殊的生日,不仅难忘还很光荣!我想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大概只有年龄了,感谢在特殊的时刻与你们相遇成为“最美高原逆行者”,一起为西藏民航恢复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诠释53岁的民航热情,我终生难忘这一次“高原生日宴”。
抗疫使我们与西藏民航人情同一家,我会与大家风雨同舟,同进退。我会和西藏民航人一起守护“空中金桥”。我也会坚守到战疫胜利,直至西藏本轮疫情全部消灭!
记录人:岳蕾
我是小小生活委员
曾多次梦想能来到西藏,看看雄伟的布达拉宫,看看美丽的林芝,还有存在歌声里的“我的家乡在日喀则”......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来西藏竟然比旅行还有意义,且使我无比骄傲。
8月17日晚21:41,护士长发布紧急通知,需紧急报名驰援拉萨疫情防控,明日出发。看到消息的一瞬间,我没有丝毫犹豫举手报名。护士长立即电话询问,在确认我无任何困难的情况下,在表格中填上了我的信息。因情况紧急,好多必需品来不及收拾和购买,也有点慌张。家人给我备了一大堆的食物和日用品,塞满了我整个旅行箱。
8月18日早6:15,我们全组人员集合完毕,彭院长在送我们去首都机场的大巴车上嘱咐嘱咐再嘱咐,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必须安全归来!跟随航班,我们先到达了成都。稍作休息后下午15:30再次起飞前往拉萨。
飞行在雪域高原的上空,我一直盯着飞机小窗口,被外面的景色吸引着,还时不时跟白启轩大夫感叹一下各种不一样的美,雪山、蓝天、云朵,由衷的感叹祖国的壮阔河山,感受着自己的渺小...随着飞机的着陆,我们全部人员到达拉萨贡嘎机场。这也是我们需要支援的地方。迎接的领导为我们每个人献了一条崭新洁白的哈达,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这次使命神圣,由衷感到骄傲。
静默状态下的拉萨贡嘎机场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旅客,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对我们进行了一一扫码核验。在来藏的第一天,我们陆续出现高原反应。大部分战友出现了头痛、恶心的症状,尤其是我的室友王一行当晚连续吐了四五次。而我的血氧饱和度一度不到80,甚至是出现了持续的剧烈头痛!保障队配备的氧气瓶也缺乏补给,只能吃布洛芬缓解疼痛,吃安定入眠。
熬过第一晚后,我们在第二天不顾高反,10点集合前往急救中心换装准备作战。我被分配到施工流动点位,也很荣幸成为小组长,整装待发后我们流动点位开始工作。流动点位分为两组,周柏飒组长带领组员前往二跑道施工现场,我带领组员前往多个施工点位分别是仁厚施工队、中铁十七局施工队、航食、航油、货运,还有分散在各个隔离点的隔离人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都进行了现场教学和问题告知解决,比如不按规范摘口罩、口罩反复佩戴以及不按规范消杀,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更改。
这里的人淳朴又善良。当我们第一次去没有东西固定试管时,一位工友大哥跑去了厨房拿起菜刀将泡沫板一切为二给我们使用,小小的泡沫板上还留有一些污渍,我们消杀后在上面戳了个洞,成功解决了难题。其实我们一直被身边淳朴善良的行为治愈着.......
静默下的机场驻地成为了一座孤城,但却是一个有爱地温暖着我的地方。因流动点位的特殊性,也因为所有店铺都处于封闭状态,我们能吃到水果的机会很小。我想尽办法从各处搜集水果,让大家吃上一点水果这种稀缺物,我也将自己带来的食物分享给了同志们。也是因为这样,我成为了组里的生活委员。持续了几天的高反和头痛后我们渐渐克服了身体的不适,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觉得我们真的很牛,真的很棒!我们是一组强大且无私的队伍,为了能让拉萨机场正常运行,为了能让飞机在机场上空安全飞行,让拉萨与其他各地的物资安全抵达,我们毫不懈怠、认真负责。
我骄傲我是一名中国人。我更加骄傲在2022的这一年,能献出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让我升华了我自己的人生价值。愿拉萨早日回到往日喧嚣,到时我会再次来到这里,看我心中朝圣之地;愿我们早日战胜疫情,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记录人:李若希
原文链接:http://wjw.beijing.gov.cn/xwzx_20031/jcdt/202210/t20221019_28388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