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专题

织密城乡健康服务网 “家门口”看病更便捷——南宁市着力推动城乡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2025-10-31 来源: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家住南宁市某小区的李大爷步行几分钟就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里,他不仅完成了常规体检,还详细咨询了慢性病健康管理。“方便、放心、贴心”——这正是南宁市越来越多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基层为重点,织牢基层网底,通过强基固本,优化基层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措施,加快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着力推动城乡医疗服务融合发展,让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杭州幻动智能AI医疗导诊系统揭幕仪式上,市民体验AI诊疗系统。(医院供图)

  

  建强服务体系 打造“15分钟卫生健康服务圈”

  围绕群众“家门口”看病需求,近年来,南宁市建立完善以二、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以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以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医疗紧急救援、中医诊疗、基层医疗卫生、“互联网+护理服务”、“一老一小”健康照护“15分钟服务圈”,实现社区居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能够享受日常医疗服务和特殊人群照护等多样化的卫生健康服务。

  如今,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按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原则上每3万至10万居民或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要可设置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自2018年起,南宁市连续8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2.18亿元,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个,为5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今年再投入295万元,改扩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置医疗设备。目前,全市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个。城市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已基本满足群众15分钟就医需求。

  医疗紧急救援效率的提升,让生命保障更及时。目前,南宁市的急救网络由南宁急救医疗中心、网络医院(急救站)和乡镇卫生院(急救点)共同构建组成,共计147个站(点)、251辆院前急救救护车。全市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达99.9%,城市地区平均应急反应时间为12分39秒,农村地区平均应急反应时间为17分钟51秒。南宁市AED智慧应用平台、急救志愿者管理平台、院前院内协同救治平台已建设完成,并顺利上线投入运行,实现与120指挥调度平台数据的有效对接。

  中医药服务在基层也深深扎根。目前,南宁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实现中医馆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今年重点建设6家“旗舰中医馆”和14家“中医阁”,进一步提升中医服务硬件水平。南宁市主城区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在五象湖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的中医诊疗服务区设有诊疗室、治疗室、推拿室等功能用房,玻璃火罐、艾灸盒、瑶医拨筋棒、壮医药线等诊疗器具一应俱全,并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在人才支撑方面,南宁市通过举办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进“西学中”人才培养、建设基层名中医工作室等举措,不断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力量,目前已建设基层名中医工作室24个。

  创新服务模式 让特殊需求有“专属保障”

  南宁市始终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针对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特殊群体提供“专属保障”,让健康服务更有温度。

  “互联网+护理服务”有效解决了行动不便患者的护理难题。南宁市持续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入驻南宁云医院平台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2家医疗机构、6557名护理人员入驻南宁云医院平台;针对特殊群体定制护理服务优惠套餐,发放50元/例的惠民补贴,共发放14672例次,补贴金额73万元,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护理人员上门为婴儿检查。 (南宁市卫生健康宣传信息中心供图)

  

  服务标准化体系同步完善。依托南宁市护理学会、南宁市护理质控中心,相关部门严格把关“互联网+护理服务”人员准入资质,完善《南宁云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并加强法律法规和服务质量培训,为患者提供与院内同质化、专业化的上门护理服务。

  在“一老一小”健康照护方面,目前,南宁市主城区93%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县区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标准,主城区公立医疗机构实现老年人绿色通道全覆盖。

  全覆盖托育服务供给持续扩大,南宁市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6个。南宁市首个由公立医院负责建设运营的公办公营普惠性托育机构——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滨湖托育园开园运营,帮助婴幼儿家庭解决后顾之忧,社会反响良好。今年打造的社区托育服务试点——良庆区合景天汇广场小区内的社区嵌入式托育园项目已完成建设,预计11月投入使用。根据2025年春季学期数据统计,南宁市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已达111所,可提供托位2522个。其中,开设托班的公办园51所,可提供托位1234个,公办园托位占比近50%。

  优质资源下沉 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

  在提升城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同时,南宁市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通过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项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南宁市将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纳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投入2500万元,在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宾阳县、横州市优选5个常住人口较多、区域面积较大、距离县城较远、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集中力量配齐诊疗设备、打造特色专科、培育人才队伍,着力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急诊急救的诊疗水平,使其基本达到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5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卫生院购置腹腔镜系统、多层螺旋CT等大型设备医疗设备50件,建成3个规范化手术室;打造外科、康复医学科、放射科、急诊急救胸痛等重点学科,开展四维颈椎腰椎牵引等新技术新项目1200余次;31名专家下沉坐诊、查房、手术,321人次的医护骨干外出进修,引进各类学科人才18人,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此外,各次中心还定期对周边乡镇卫生院开展技术指导与帮扶,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进步和服务质量提升,促进分级诊疗落实。

  从城市社区到乡村基层,从日常医疗到急救康复,从老人颐养到幼儿托育——一张覆盖城乡、功能完善、衔接紧密的健康服务网在我市越织越密、越织越牢。南宁市正以扎实的行动、温暖的举措,加快推动城乡医疗服务融合发展,不断擦亮健康南宁的幸福底色。

  


原文链接:http://wjw.nanning.gov.cn/gzdt/t644544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