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院健康科普】“救”在你身边,正确认识心肌梗死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其中许多患者因未能及时识别症状或延误救治而导致严重后果。作为普通人,了解心肌梗死的表现、急救措施和预防方法,关键时刻或许能挽救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一、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坏死。如果不及时恢复血流,心肌细胞会不可逆地损伤,甚至引发心脏骤停。
二、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
心梗并非总是像影视剧中那样“突然捂胸倒地”,其症状可能因人而异,常见表现包括:
1.剧烈胸痛:
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紧缩样疼痛,常持续超过15分钟,疼痛可能向左肩、左臂、下颌、背部或上腹部放射。
2.伴随症状:
大汗淋漓、恶心、呕吐;
呼吸困难、濒死感;
头晕、意识模糊(尤其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以“不典型症状”为主)。
3.注意:
女性、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无痛性心梗”,仅表现为乏力、气短或消化不良,极易被忽视!
三、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突发心梗时,时间就是生命!若怀疑心梗,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停止活动:
让患者静卧或坐下,避免任何体力消耗。
2.拨打急救电话(120):
明确告知“疑似心梗”,优先等待救护车而非自行驾车送医(救护车可提供院前急救)。
3.保持呼吸通畅:
松开衣领,保持环境通风。
4.慎用药物:
阿司匹林:若患者无阿司匹林过敏史且未服用抗凝药,可咀嚼300mg阿司匹林(非肠溶片);
硝酸甘油:仅对部分心绞痛有效,若服用后血压低于90/60mmHg或服用3片后症状仍无缓解,勿重复服用!
5.心肺复苏(CPR):
若患者意识丧失、无呼吸或无脉搏,立即开始胸外按压(100-120次/分钟),并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若可用。
四、预防心肌梗死:从生活细节做起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
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2.健康饮食:
低盐、低脂、高纤维,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炸食品。
3.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4.定期体检:
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及心电图。
心肌梗死虽凶险,但可防可治。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识别预警信号,及时就医,能大幅提高生存率。记住:怀疑心梗,立刻拨打120!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原文链接: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bzs/202509/t20250923_42089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