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究竟在抵抗糖分的什么危害?
“抗糖”并非单纯抵制糖分摄入,而是有针对性地抵抗“添加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过量代谢后引发的系列危害,其核心在于对抗“糖化反应”及其连锁损伤。
当人体摄入过量糖分时,未被代谢的葡萄糖会与蛋白质、脂肪结合,生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过程。这一过程对皮肤的伤害最为直观,它像一把钝刀缓慢切割着皮肤的支撑结构,胶原蛋白与弹性纤维被破坏后,肌肤失去紧致弹性,皱纹、松弛便会悄然爬上脸庞。同时,糖化产物会加剧皮肤炎症反应,让暗沉、色斑找上门来,痘痘也更容易反复滋生,让肌肤失去健康光泽。

其次,糖化会损害内脏功能。血管壁的蛋白质被糖化后,弹性下降,增加动脉硬化风险;眼部晶状体蛋白糖化,可能加速白内障发生;肾脏的滤过蛋白受损,则影响代谢废物排出。长期高糖饮食还会引发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持续升高,不仅加重糖化反应,还会诱发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疾病。
此外,牙齿与骨骼的健康同样难逃糖分的“侵蚀”。口腔中的细菌以糖分为养料,产生的酸性物质会持续腐蚀牙釉质,一步步引发龋齿与牙周病。与此同时,高糖环境会干扰钙的吸收与代谢,导致骨骼密度下降,让骨质疏松与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科学抗糖的关键在于“精准管控”:严格控制奶茶、甜点中的添加糖,减少白米饭、白面包等精制碳水的摄入,用全谷物、新鲜蔬菜等复合碳水化合物取而代之,再辅以规律运动加速糖分代谢,从源头减少糖化产物的生成。这并非要拒绝天然食物中的糖分,而是让糖分回归“能量供给”的本职,通过科学管理,将其从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转变为维持身体运转的良性能量来源,守护细胞功能,延缓衰老进程,降低慢性病风险。
【全国健康产业调研中心】招募健康产业信息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153985,15340162831,010-53387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