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药箱:常备药清单 + 定期清理是关键
家庭小药箱是应对日常小病痛的“应急堡垒”,既能及时缓解不适,也能为就医前争取缓冲时间。但想要让小药箱真正发挥作用,科学的常备药清单和定期清理习惯缺一不可。
常备药清单:需按需分类,避免盲目囤积
家庭药箱无需“大而全”,应覆盖常见症状,优先选择非处方药(OTC),注意区分成人、儿童剂型。

1. 外用应急类
消毒伤口:碘伏棉签/酒精棉片。
轻微创伤:创可贴、无菌纱布、医用胶带(处理小切口、擦伤)。
消肿止痛:云南白药气雾剂(急性扭伤、挫伤,先喷红瓶镇痛,后喷白瓶活血)。
蚊虫叮咬:炉甘石洗剂(止痒、收敛,儿童孕妇可用)、风油精(提神醒脑,缓解头晕)。
2. 内服基础类
退烧止痛:成人可备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发烧、头痛、关节痛;儿童建议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剂量更易控制。
肠胃不适:蒙脱石散(吸附病菌,缓解腹泻)、口服补液盐(腹泻后防脱水)、健胃消食片(消化不良)。
感冒过敏:复方氨酚黄那敏颗粒适用于普通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连花清瘟胶囊可应对流感初期症状。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嗜睡副作用轻
慢性病备用:家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单独备7天量降压药、降糖药,定期检查有效期。
3. 辅助工具类
体温计、医用剪刀、镊子、小手电(检查咽喉)、急救手册(简单急救指南)。
定期清理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建议每3个月整理一次。清理时先检查药品有效期,过期药即使外观无变化也需丢弃,避免服用后无效或产生副作用。再观察药品性状,药片变色、发霉、出现斑点,胶囊软化、粘连、破裂,口服液浑浊、有沉淀物等,都说明药品已变质,需立即处理。还要注意药品存放环境,小药箱应放在避光、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防止误服。处理过期药时,不要随意扔进垃圾桶或下水道,可将其送至社区医院、药店的过期药品回收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使用小药箱药品前,务必仔细阅读说明书,明确用法用量和禁忌人群,若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科学规划常备药清单,坚持定期清理,才能让家庭小药箱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小助手”。
【全国健康产业资讯发布中心】招募健康产业观察员,关注反腐倡廉,依法维权,依法行政,扫黑除恶。010-56153985,15340162831,010-53387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