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巧思破困局,坚守护生命丨丰台区中医医院成功为肠梗阻老年患者打通“生命通道”

2025-11-10 来源: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  作者:佚名

  近日,丰台区中医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凭借创新思维与责任担当,成功救治一名肠梗阻老年患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74岁的耿奶奶(化名)此次就医可谓“雪上加霜”。作为糖尿病足患者,她曾患陈旧性脑梗死,三个月前因误吸导致呼吸暂停,经抢救脱险后却持续嗜睡,无法正常排便。入院检查的结果更让众人揪心——她已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对于长期卧床、基础病缠身的耿奶奶而言,肠道内积粪积气持续压迫腹腔脏器,随时可能诱发呼吸、循环功能紊乱,加重感染风险。

  尽快打通肠道成为治疗关键,但难题接踵而至。常规灌肠管管径粗、硬度高,而耿奶奶年事已高肠道黏膜脆弱,粪块又坚硬结块,强行插管易致肠黏膜损伤甚至穿孔;手术治疗则因她基础病多、耐受度极差而无从谈起。如何在安全前提下为其通便,成了横在科室团队面前的“拦路虎”。

  关键时刻,科室副主任医师张伯辉提出创新构想:用质地柔软、管径纤细的三通导尿管替代常规灌肠管。科室团队迅速展开细致研讨,一套“灌-排-固定”一体化治疗方案应运而生:一通道连接温热生理盐水持续灌入,软化坚硬粪块;二通道连接尿袋,实时导出稀释后的粪液与积气,避免污染;三通道连接注射器向水囊注水,将导尿管固定在肠道内,防止插管脱落,确保治疗连续性。

  

  方案确定后,医护人员立即开展治疗。他们守在病床前,小心翼翼地操作,密切观察着耿奶奶的每一点反应。治疗室里弥漫着刺鼻的异味,但没有人因此皱眉退缩,更没有一丝怨言。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尽快为老人解除痛苦。操作间隙,医护人员还不忘辅以轻柔的腹部按摩,并根据耿奶奶的实时反应,动态调整灌注速度与按摩手法。经过三天日夜坚守,好消息终于传来——耿奶奶成功在未借助外力情况下自行排便,肠道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这场成功的救治,不仅是一次治疗技术上的创新应用,更是医院深厚人文关怀与崇高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未来,丰台区中医医院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鼓励临床创新、锤炼医疗技术,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让医者仁心在一次次守护中绽放光芒。


原文链接:https://zyj.beijing.gov.cn/sy/ccjy/202511/t20251110_426777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